新疆新北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30001
摘要:农业灌溉是水资源利用的重点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对于缓解供需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灌溉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浪费严重的现状。其次,阐述了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技术路径,包括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和探索节水型灌溉模式。最后,从健全灌溉用水价格机制和加强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农业灌溉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相结合,切实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灌溉 用水效率 节水技术 灌溉模式 政策支持
1农业灌溉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我国农业灌溉现状
农业灌溉是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日趋严峻。
根据水利部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500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了近20%。灌溉用水量也从2000年的3500亿立方米上升到2022年的5200亿立方米。可见,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攀升。农业灌溉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5%左右,是重中之重。
为满足农业用水需求,我国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末,全国大中型灌区面积达到3.8亿亩,较2000年增长40%。农村供水工程惠及6亿多农村人口,人畜饮水有了可靠保障。自然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各项举措为农业生产用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农业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滞后、设施陈旧落后是一大难题。部分地区现有灌溉设施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灌溉系统渗漏严重。灌溉渠道及管网年久失修,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灌溉水利用率不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不尽合理。尽管有的地区实行有偿用水制度,农民的节水意识依旧淡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粗放式管理使得水资源遭到极大浪费。高耗水种植模式和传统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农业灌溉用水定价机制存在不足。现行农业水价偏低,未能全面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农民的节水积极性不高,缺乏提高用水效率的内在动力。农业灌溉水价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够适应,影响了农业用水的合理配置。
综合上述种种,农业灌溉薄弱环节确实较多。不仅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灌溉模式,更应重视灌溉管理体制和价格机制的改革。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灌溉用水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幅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2 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技术路径
2.1 先进灌溉技术应用
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我国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统计,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6.7亿亩,其中喷灌面积约1.3亿亩,微灌面积约4000万亩,渗漏严重、效率低下的传统灌溉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喷灌技术可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以中心喷灌为例,其灌溉效率可达90%以上,远高于传统灌溉的50%-60%。与此同时,喷灌技术还可减少田间管理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不过,喷灌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位面积投资较大、易受风力影响等,需要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优化。
微灌技术因其精准控制水量、节约用水等优势,在农业生产中也备受推崇。微灌主要包括滴灌、微喷灌等技术,它们可将水分精准输送至作物根系,极大提高水分利用率。不过,滴灌系统前期投资较大,并且易发生管路堵塞等问题。
2.2 节水型灌溉模式探索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用水需求不断攀升,水资源短缺日益严峻。因此,探索更加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迫在眉睫。除了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外,还需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优化灌溉方式,建立以节约用水为核心的节水型灌溉模式。
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部分地区已开始尝试精细化灌溉模式。以某干旱区农田为例,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湿度,结合气象数据预测作物需水量,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定量化、规模化的精准滴灌。相比传统灌溉方式,该模式可大幅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此外,为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一些农业大县探索建立循环利用灌溉模式。通过修建循环水系统,将农田排水、生活污水等经过处理后回用于农田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节约用水的同时,还可避免排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新型节水型灌溉模式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各方协同配合。农户需提高节水意识,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扶持力度,科研机构则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节水型灌溉模式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3 完善农业灌溉政策体系
3.1 健全灌溉用水价格机制
合理的灌溉用水定价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水价格偏低,造成农民用水浪费、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未来应当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用水定价机制,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
一方面,应当遵循”有偿使用、合理补贴”的原则,制定阶梯式农业用水价格。对基本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实行较低的价格,对超出合理用量的部分则大幅度提高价格。这种定价机制有利于引导农民节约用水,减少无谓浪费。同时,对贫困地区农户以及高效节水农户给予适当补贴,保证其基本用水需求。
另一方面,农业用水价格还应体现水资源的区域差异,避免”一刀切”。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而在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地区,则可以采取较低的水价。通过差别化定价,促进水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此外,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制度,为合理定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加强农业用水的统计监测,掌握不同作物和地区的实际用水量,为制定差异化水价奠定基础。同时鼓励农户安装用水计量装置,实行精准计量收费,提高用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机制的完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农户、用水协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达成利益平衡。价格调节机制与其他政策工具相结合,从根本上遏制农业用水浪费,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2 强化灌溉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灌溉基础设施是确保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存在一定滞后性,在一些地区仍较为落后,制约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提升。加强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应成为重点。这不仅需要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和骨干渠道工程,同时还应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实施渠道防渗漏、更换输水管线等工程。同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农业灌溉的信息化监测与智能化调度管理,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另外,还应加大对农村供水工程的投资力度,积极解决农村人畜饮水等问题。一些地区农村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渗漏严重,亟待改造升级。
与此同时,加强农业灌溉设施的运行管护也很关键。建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运行机制,健全管护责任体系。积极探索农民用水者协会等新型管护模式,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灌溉设施维护的财政投入,确保设施运转正常。同时,农业灌溉设施管护也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利用。
结语: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通过持续投入,不断加强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蕾.艾比湖流域农业灌溉水价研究[D].新疆大学.
[2]刘晨.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灌溉用水效率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3]徐丽芸,鹿翠.山东省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
[4]国亮.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