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
摘 要:工匠精神是指在制造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以消费者至上为宗旨,十分注重细节,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生产经营理念;指那种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对产品质量严谨苛刻的、不懈的追求行为。本文重点分析企业技术人才现状,提及工匠培养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研究探索如何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工匠文化”,为推进山东中烟“五个一流”目标输送工匠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文化;质量;人才
一、引言
缺乏工匠精神,被认为是现在和未来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最大障碍所在。烟草行业如“大前门”、“哈德门”等牌号虽得到了百年传承,但明显后劲不足,泰山品牌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的技术人员水平很高,并不缺少“工匠精神”,而是企业缺少“工匠文化”。
二、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一)车间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1.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一、二级职业资格证书持有人员
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2022年共有职工601人,截止2022年底,在岗职工各类职业资格二级证书持有人员共有52人,占比8.7%,一级证书持有人员14人,占比2.3%,一二级证书持有人员总共占比仅11%;
工种涵盖:卷烟卷接工、卷烟包装工、烟机设备修理工(卷接)、烟机设备修理工(包装)、电气维修。定向培养人数趋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除报考年限不符合条件外,技能劳动者报考积极性不高和名额设定较少亦是主要原因。
(二)“工匠”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培养出一些知名“工匠”,如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王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明春、烟草行业技术能手何鹏程等人,但这种“工匠”着实数量太少也不能够作为企业的常态化,“工匠”培养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1.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分布不均,结构断档[2]
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所占比例较小,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随着老一代技能人才逐渐退休,老青人员无法进行有效衔接,高技能人才存在后继无人风险,如不抓紧培养一批年龄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将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成长氛围尚未形成
尽管企业已认识到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完善的鼓励提高技术水平的机制,“领导”和“工人”之间的差别依然存在,高技能人才与管理人员收入差距较为明显。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严重影响高技能人才作用的发挥。
3.技术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品牌意识
技术人员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强,一旦工作起来便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手中活,沉醉在自己的技术研究中[3]。可如今的市场竞争激烈,若是没有打造品牌的意识,只能籍籍无名直至被淘汰。而大多数践行着“工匠精神”的技术人员却不知道如何去更好的向其他优秀烟草企业学习,创立自己的品牌。
(三)分析造成“工匠”培养困难的原因
1.传统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企业职工意识形态不易改变
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有多少是提倡青年人去做一个扎实工作一辈子的“工匠”呢?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们缺失的是社会鼓励工匠精神的文化。没有建立起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仅仅靠宣扬工匠精神,无法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无法有效实现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2.浮躁逐利的社会风气[4]导致企业职工缺乏使命感
工匠是机械重复的技术工作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2]。现代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导致人们心浮气躁,职工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没有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
3.社会地位不高以及物质保障不足导致企业职工满意度较低
中下层技术工人待遇偏低,晋升渠道较窄,离有尊严工作、体面劳动还有差距。如果工匠精神不能给劳动者带来切实的利益,社会和企业再怎么弘扬,也只会是一种稀缺资源; “严谨”、“坚持”、“耐心”这些品质,都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一个长期确定性的未来来养成。如果劳动者通过提供高端的创新型的劳动力能获得切实利益,则工匠精神不需要推动也可自发形成。
4.企业缺乏完善的工匠制度导致对企业职工激励不够
企业大多职工在接受教育阶段便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学习。工匠精神需要由一整套高品质高标准的工匠制度,和对违规者的严厉惩罚构成的。我们要建立的是由“工匠文化”引领的工匠制度,用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出现和普及、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力的创新和升级,需要的只是时间[5]。
三、从“工匠精神”到“工匠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经过上述分析发现,就我们山东中烟而言,建设“工匠文化”对培养职工“工匠精神”,成功实现“泰山”品牌转型升级尤为重要,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作为一线生产车间,有“工匠文化”的指引才能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为此,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需要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工匠文化”,为职工搭建创新、求索、精益的平台,使职工有信心、下决心、肯放心去钻研技术,培养“工匠精神”。具体举措如下:
(一)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
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层次最高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国家最高层面的大力鼓励和实质性的长期激励才能慢慢形成。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人才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指出,工人技师可以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中国人缺少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与制度设计长期轻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轻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有直接关系。
作为企业,要出台明确的文件响应国家号召,让职工能够真正看到企业对职工技能培养的诚意,让职工从潜意识中认同企业价值观,形成敬重产业工人、崇尚工匠精神、敬业报效企业的价值取向,只有使技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足够的社会价值,才有可能促进更多优秀的人加入技术劳动者的队伍,形成工匠精神稳定的劳动载体。由共同的载体才能带动个体,形成稳定的精神习惯[6]。
(二)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
企业组织必然有自己的做事标准和行为方式,这就是管理文化。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一个最具体的、最核心的目标、信念、伦理及价值观。只有把消费者摆在第一位,才能实现创造价值的目标;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才能把附加值做到最大,才能以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实现企业存在的价值。卷烟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通过产品质量可以直接建立对泰山品牌的印象,为了保障我们的产品质量,企业必须要管理好“灵活度”与“奖惩”的关系,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技能劳动者最大限度的实现目标。
(三)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工作室”创新文化
大力支持创新工作室建设及日常研究,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的基地、研发的平台、示范的中心。按照“围绕名师、凝炼主题、锻炼队伍、开展创新、提炼成果、形成特色、搭建平台、培训人才”的建设思路,以丰富多彩的训练、学习、交流、考察、创新活动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成员全程参与为形式,积极主动开展生产经营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辐射、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使工作室真正成为引领企业创新与攻关的平台。
1.明重点。工作室重点是创新示范、技术攻关、培养人才几大工作,开展企业内外交流,让更多的一线员工加入到本团队中来。
2.找方向。在业余时间多为工作室成员介绍、培训国内外烟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实时掌握设备技术以及工艺流程的更新换代水平。让创新真正能为企业未来服务,为企业持续发展服务。
3.建特色。开辟网上主页、公众号、资源库等,将创新成果档案、职工个人创新档案电子化,优化工作室管理流程,将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通过网络技术简化,将创新成果和前沿科技能实时共享。
4.重实效。加大职工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缩短从创新成果到现实应用的周期,加强计划引导与调控,充分发挥车间在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四、结语
《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古人所说的“精一”哲学。实际上,不光产品和技术创新需要工匠精神,社会的行稳致远同样也需要多一点踏实专注的“匠气”[7]。“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中国要崛起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必须高度重视技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让工人技师也有地位和崇高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高实业和技术技能的开始。作为国有制造企业生产车间,我们使命在身,责任在肩,要努力建设我们独特的“工匠文化”,匠心求索,培养高素质“匠人”,在技术上攻坚克难,在品牌上标新立异,保障卷烟产品质量稳步向上,为山东中烟“五个一流”目标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搜狐资讯.中国到底有多少“百年老店”[N].新商报,2013
[2] 杨东风、杨存博.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第一资源,2013
[3]搜狐资讯.我们高喊“工匠精神”,但匠人们生活却不容乐观.工艺中国,2018
[4]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 江雪.对我国工匠精神缺失的探讨.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6] 杜连森.转向背后:对德日两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审视及借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7]余贤红.“双创”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新华通讯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