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8
/ 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

王冉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中心小学024326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探索并运用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及方法已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培养新时期小学生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方法

引言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更多审美经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十分必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尝试并运用多种方法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和促进小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

1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建构的一块基石。通过深入阅读文章,可以使学生逐渐掌握语言文字基本功、了解语句结构、感悟词语意义,继而提高复杂语篇理解力。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学生取得学术成就有很大帮助,对其日常交流及今后工作也有必不可少的影响。小学阶段正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时通过阅读理解练习等多种阅读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语言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并为今后的语言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1.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对小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方面的培养能够极大地促进其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当学生沉醉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还能体会作家的情感世界,感受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这一文学鉴赏力培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之关键所在,更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之有效手段。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领略语言美,了解不同文化、历史背景,树立多元认知世界、开阔视野的意识。

2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小学低段儿童常常指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儿童以7、8岁为主,他们既具有幼儿期心理特点,也开启了童年期心理发展历程。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听不懂”“听不进去”等问题。学生刚进入小学,这个时期本身所具备的阅读量和识字量非常少。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专注单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技能训练,填鸭式地讲解知识,追赶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顺应儿童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起联系,也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可能认真地听讲了,但没有真正理解所阅读的文章。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期,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对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体验会更感兴趣。相较于枯燥抽象的文字,小学生往往更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加之本身的随意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教师单方面机械化地授课,一遍遍地听写生字生词,学生“被动”阅读,就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改善语文阅读,但是,存在着部分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停留在表层,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过程华而不实,忽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

3.1独立思考,提高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我学习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等方式,着重于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学生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和难懂之处,教师要及时启发指导,但不要强行灌输。例如,可通过大声朗读重点段落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采用“初次阅读—借助注释—解释说明—阅读文本”的方式训练阅读。通过反复阅读重点段,理解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然后采用“集中阅读—借助注释—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的模式,让学生尝试理解、体会人物和事物的特点;采用分角色和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体会文本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阅读成果。阅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角色对话,根据角色,师生协作或同桌协作大声朗读,还可以刪除和修改阅读中有关对话的部分,或与原始文字进行比较,激发学生体验原始文字中语言表达的美感,通过对话体会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内心情感;小组汇报环节鼓励学生精心组织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和审美体验。

3.2运用情景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低段儿童处于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阶段,思维理解能力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从情节入手,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贴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生活实际、强调人物情绪神态的场景。这拉近了课文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从而联系实际去理解、感悟文本内容,减缓他们阅读新知识的压力感,进而减少抵触情绪。人物情绪色彩鲜明的情景,有利于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讨论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断加强学生之间信息交换与传递的能力,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倾听、应对、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也可以将一节课重难点分解成多个任务,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集思广益,集中汇报总结。汇报总结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口语交际策略有礼貌地问答和回应,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3.4问题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关系到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灵活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阅读不仅是文字的学习、认知,还需要关注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引导方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边读边思考,并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提升阅读自信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从而促进高效阅读,问题引导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课堂互动,调动学生课堂阅读与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巧妙设疑,引导学生从粗读、精读到深入阅读,提高学生思维层次与阅读理解能力。

3.5师生积极互动,点燃阅读热情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用问答的形式,设置问题支架,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答疑解惑,一步步体味文中的情感意蕴。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声音;要有耐心,指导学生大胆表达并佐证自身的观点;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价值性回答,并做出具体及时的反馈。创设学生读、说、演的条件,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结语

总之,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阅读能力也受到年龄、心理成熟度和社会生活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创新和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努力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三群2022《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成才之路》第14期。

[2]吴梦迪2020《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何月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J].中外交流,2021,2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