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抽选50例,依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分组,2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行系统护理干预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眩晕残障程度及情绪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情绪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开展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眩晕程度,消除其负性情绪,值得予以推广。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系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主要是指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患者产生眼震、眩晕等表现[1]。该疾病的发生多与内听道动脉缺血、病毒性迷路炎等因素相关,临床中普遍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临床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时,若能辅以系统、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对临床疗效及预后起积极作用[2]。本研究将5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样本,旨在评价系统护理干预对该疾病患者眩晕残障程度与情绪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抽选50例,依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研究已排除严重感染者、精神异常者、其他疾病所致眩晕者、急性中耳炎者,所纳入的对象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且配合度较高。两组临床基础信息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可进行同期调研,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信息对比
组别 | 例数 | 年龄(岁) | 病程(月) | 性别 | |||
范围 | 平均 | 范围 | 平均 | 男 | 女 | ||
实验组 | 25 | 48-72 | 58.91±6.33 | 0.5-4 | 1.51±0.24 | 11 | 14 |
对照组 | 25 | 47-72 | 59.05±6.24 | 0.4-4 | 1.49±0.22 | 13 | 12 |
t/χ2 | 0.079 | 0.307 | 0.321 | ||||
P | 0.938 | 0.760 | 0.571 |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病房管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措施。
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1)心理护理:通过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简单易懂的词汇积极与患者交流,保持充足的耐心,给予患者安抚与鼓励,尽量满足患者的切实需求,为其答疑解惑,以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3]。(2)健康教育:对患者开展“一对一”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病因及各项诊疗措施的作用,以提升其配合度。指导患者进行前庭康复操训练,锻炼方法:把物体放置到鼻前25cm处,转头过程中注视物体,尽可能保持视觉清晰,慢慢加快转头速度,重复15次左右,每日训练3次。(3)体位管理:复位后2d内,协助患者保持高枕平卧或健侧卧位睡眠。复位2d后,引导患者逐渐尝试患侧卧位睡眠。(4)复位后护理: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后,头部易出现漂浮感、肿胀感。指导患者多抬头,尽可能避免跳绳、快速坐起等头部剧烈活动。合理调整患者的作息,保证患者拥有充足的睡眠。告知患者复位后发生轻度眩晕、走路不稳等情况属于正常反应,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叮嘱患者复位一周后复诊,严格遵守医嘱,预防病情复发。
1.3观察指标
(1)通过眩晕残障量表来评估患者的眩晕残障程度,共含有25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眩晕残障程度越严重。
(2)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情绪状态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
2 结果
2.1两组眩晕残障程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眩晕残障程度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观察组 | 25 | 74.54±5.15 | 7.28±0.56 | 64.918 | <0.001 |
对照组 | 25 | 73.88±6.06 | 17.61±2.44 | 43.067 | <0.001 |
t | 0.415 | 20.632 | |||
P | 0.680 | <0.001 |
2.2两组情绪状态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情绪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情绪状态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SAS | t | P | SDS | t | P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25 | 57.12±4.45 | 35.15±3.15 | 20.148 | <0.001 | 49.05±4.82 | 30.25±2.46 | 17.371 | <0.001 |
对照组 | 25 | 57.81±4.54 | 38.14±3.36 | 17.413 | <0.001 | 50.21±4.79 | 33.64±2.38 | 15.490 | <0.001 |
t | 0.543 | 3.246 | 0.854 | 4.952 | |||||
P | 0.590 | 0.002 | 0.398 | <0.001 |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较为复杂,属于自限性外周前庭疾病。该疾病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症,一旦发生误诊,患者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5]。该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临床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若能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可有效减轻医源性损伤风险。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系统护理干预更具规范性与全面性。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时,采取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管理等措施,可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起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情绪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眩晕程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开展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眩晕程度,消除其负性情绪,值得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凤,庄博,张玲,等.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3,21(4):602-604.
[2]张宏泽,谭巧文,丛文斌,等.前庭性偏头痛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3,42(2):186-189.
[3]李佳玉,王敏杰.耳穴压丸护理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3,32(1):11-13.
[4]李陈芳.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10):133-136.
[5]崔庆佳,王蕊,闫瑾,等.不同前庭康复时长及日频次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J].北京医学,2022,44(8):68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