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钱东镇中心小学 515726
内容摘要: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潮汕童谣原创歌曲作为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童谣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价值。歌词内容多为生活琐事和乡土风情,旋律轻快朗朗上口,通常以读或颂的方式进行传唱。在2020年韩山师范学院分校副教授曾雯老师为《潮汕文化读本(一、二年级)》读本中20首童谣和新创作的2首潮汕方言童谣进行谱曲,赋予童谣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让沉睡于书本中的童谣活起来,更符合这个时代。也让童谣从诵读到演唱的过度,让童谣的传唱更加多元化。这是对潮汕童谣传承和保护最有效的方式。笔者依托我县音乐教研员钟静芬老师主持的“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音乐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课题在这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课堂实践研究。
关键词:汕童谣原创歌曲、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研究。
童谣,是每个人童年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潮汕童谣虽然粗浅、简朴, 几近原始,但却曾经滋润过无数稚嫩的心灵,它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情趣,蕴含着浅显易懂的教育理念,潮汕大地上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更是每个潮汕奴仔脑海深处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潮汕童谣一直以来都是传承在民间的口头文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似乎被渐渐淡忘。欣逢副教授曾雯老师为《潮汕文化读本(一、二年级)》读本中20首童谣和新创作的2首潮汕方言童谣进行谱曲,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校音乐课堂这一平台加以传承和弘扬。
一、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从文化传承的视角看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
潮汕童谣原创歌曲作为当地文化代表符号,其传唱和演变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潮汕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强化对潮汕文化的认同感。潮汕童谣原创歌曲一直以来都是传承在民间的口头文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似乎被渐渐淡忘,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校音乐课堂这一平台加以传承和弘扬。
(二)从素养培育的视角看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潮汕童谣原创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乡土风情,丰富音乐鉴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因此,将潮汕童谣原创歌曲纳入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满足新时代音乐教育的需求。
(三)从歌曲特点的视角看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
潮汕童谣歌曲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且充满童趣,易引起兴趣的内容。如:《天顶一粒星》内容上采用顶真续麻和随韵的手法,不仅展现以前年代的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表现出他们活泼可爱的一面;《门脚一丛柑》讲述的“陈三五娘”故事在潮汕大地上流传久远且具有深远影响;《年年冬至边》唱的是潮汕人过冬至特有的节俗活动,传递着欢喜、团圆的美好期盼。
曾雯老师说:“潮汕方言是一种音乐性比较强的语言,说话时本身就带有点旋律性。”潮汕方言本身含有高低回转的因素,含有音韵和线条了。故此,在吟诵潮汕方言童谣时,再加上一点点拉腔,便成为曲。如潮汕童谣《潮州姿娘好针工》中歌词“潮州姿娘好针工,十指尖尖舞银针”,你用潮汕话一念,很自然就会成:
5 6 6 i 6 6 6 2 6 5 5 3 1 2
潮 州 姿 娘 好 针 工, 十 指 尖 尖 舞 银 针
潮汕方言的音乐性音乐,决定了潮汕童谣原创歌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鉴于潮汕方言童谣特殊的音乐特征,曾雯老师为增强潮汕方言童谣的表现力,对它对它进行音乐再创作时,还吸收了我国各地传统民歌、潮剧戏剧和潮州音乐的音调为创作素材,大胆融合运用国外的创作手法有,如多声部合唱、二重唱,使童谣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彩,音乐风格变化多样。 潮汕童谣原创歌曲比之前的只能以读或颂的方式进行传唱的潮汕童谣更加具有表现力。所以笔者认为童谣原创歌曲进校园应该是孩子们乐于接受,并且非常喜欢的。
综上所述,将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融入音乐课堂不仅符合时代需求,也具备可行性和紧迫性,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潮汕文化的传承。
二、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例谈
(一)制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计划是实施的第一步。笔者根据低、中、高三个年段,在曾雯老师编著的《潮汕文化读本》中精选歌曲放入教学计划表中,形成校本学期教学计划。在计划的指引下,开展“每月一童谣”活动,使得让童谣原创歌曲进课堂这一活动常态化。下表是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每月一童谣”计划表。
年级 | 授课时间 | 授课内容 | 课时安排 |
低年级 (一、二年级) | 第一学月 | 《呢呢呢》 | 2课时 |
第二学月 | 《挨啊挨》 | 2课时 | |
第三学月 | 《鸭囝会撑船》 | 2课时 | |
第四学月 | 《天顶一粒星》 | 2课时 | |
中年级 (三、四年级) | 第一学月 | 《拍呀拍铰刀》 | 2课时 |
第二学月 | 《一脚雨伞》 | 2课时 | |
第三学月 | 《门脚一丛柑》 | 2课时 | |
第四学月 | 《南风去了东风来》 | 2课时 | |
高年级 (五、六年级) | 第一学月 | 《粿名歌》 | 2课时 |
第二学月 | 《凤凰茶》 | 2课时 | |
第三学月 | 《年年冬节边》 | 2课时 | |
第四学月 | 《潮州八景好风流》 | 2课时 |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基于潮汕童谣歌曲浓郁的地方性,它在演唱、演绎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演绎方式等与平常的音乐教学有所差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它们能较大程度优化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潮汕童谣歌曲与其它歌曲的不同有二:一是歌词为童谣,具有天然的节奏韵律;二是需用潮汕方言演唱,更接近口语。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课堂上采用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多形式的诵与读中深刻感受其节奏美、音乐美,为歌曲的演唱做好铺垫。
针对每一首潮汕童谣歌曲,笔者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根据潮汕童谣的语言特征为歌词合理的划分诵读节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歌词,感知轻重慢急、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律,同时根据歌词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情绪进一步深入推敲,从而把握好歌曲整体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诵读,更是融入了乐器、律动、情境等,让诵读“有节奏”“有动感”“有画面”。
(1)乐器伴读,增强节奏感
潮汕方言童谣节奏感强,在吟唱童谣时顺音不顺义,即每一句除最后一字,其余经常是两音节一音步,为了成全前一音步,往往可以把一个词拆开在不同音步中。如童谣《年年冬至边》的歌词:“一粒/搭粟/簟,一粒/搭门/边。”因为“搭粟”“搭门”一个音步,“簟”“边”又是一个音步,这里把“粟簟”“门边”拆分。这时加入小乐器响板,以其独特的音效带动诵读的节奏,使得整首童谣在诵读时更加朗朗上口、明快愉悦。
歌词: 一粒 /搭粟/ 簟, 一粒 / 搭门/边。
响板: X X ▏X — ▏ X X ▏X — |
(2)律动带读,增强体验感
《凤凰茶》是一首2/4拍童谣歌曲,歌曲结构为A+B+尾声,乐曲活泼、抒情。笔者设计符合歌词及节奏的律动动作,A段节奏紧凑,情绪活泼,采用轻捷活泼的律动动作来展现;B段节奏舒展,情绪抒情,就设计了柔和伸展的动作来配合。在两种律动的带动下,学生不着痕迹地体验到A、B两段童谣的节奏韵律的不同,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情境助读,增强画面感
《门脚一丛柑》这首童谣歌曲采用3/8拍,歌曲结构为A+A1+尾声,乐曲前奏抒情优美。三拍子律动感强,结合童谣诵读来创作,音乐朗朗上口,充满天真烂漫的气息。这节课巧妙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为此做足功夫且春风化雨、不着痕迹。其做法是:“律动中感知——诵读中强化——演唱中掌握”,引导学生有节奏的诵读童谣。笔者以“潮州古城游”为教学主线,将整个教学沉浸于这一情境中,如“有人把陈三五娘的故事编成童谣。听,有人正在读……”有了情境,就有了画面,这样更能激发了孩子们诵读的兴趣。
“音乐是一种文化活动”。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先生提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简单的解释即“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家乡歌”。潮汕童谣看似简单,却折射出厚重的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它节奏感强,极具音乐美,非常适合传唱,是地方性音乐文化的一个映照。在学习潮汕童谣歌曲中,了解优秀本土文化,让学生以家乡文化为荣,热爱潮汕乡土文化,从而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产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并进一步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例如《门脚一丛柑》这首童谣歌曲讲述的是潮汕大地上流传几百年的“陈三五娘”的故事,因此文化教学是这节音乐课不可绕过的“一道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笔者创设了“潮州古城游”的文化情境,在“三站式”音乐之旅中,深入浅出地介绍《陈三五娘》的故事及精神内涵,构建“潮剧—故事—童谣—歌曲”文化发展脉络,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播种下潮剧、潮汕童谣、潮汕歌曲等文化基因,建立了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关联,树立起家乡文化自信。
又如童谣歌曲《凤凰茶》赞美的是潮汕的单丛茶这一名片。潮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茶乡之一,凤凰茶文化在潮州文化中意义重大。在教唱这首童谣中,孩子们的对凤凰茶的兴趣非常的浓。为了让孩子对潮汕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笔者将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带孩子到茶园研学,亲近大自然,现场体验采茶、制茶、泡茶的乐趣,让孩子们现场体验潮汕地方文化特色。笔者把这美好的研学过程记录下来,编辑成精彩的MV画面,让文化传承进行多方位的有效渗透。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优秀本土文化,让学生以家乡文化为荣,热爱潮汕乡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3.多形式展演传播——传承优秀本土文化
潮汕童谣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丰富生活。于是笔者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将课堂学习所获转化为成果展现,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开去,让潮汕童谣歌曲得以展示、传承。
(1)舞台展演
我们将潮汕童谣歌曲《门脚一丛柑》进行舞台设计,以歌表演的形式呈现,采用花灯、柑树、蕉树等相关道具,辅以音乐及主题情景,制作成一个节目。
节目开场以群众演员为主,演员手持五颜六色的花灯营造元宵灯会张灯结彩、热闹愉悦的气氛。音乐前奏运用云步摆造型,接着按照演唱顺序,先是男主角陈三出场,群众演员呼应;接着女主角五娘出场,群众演员呼应。合唱部分改变造型,然后跟着歌谣的节奏边律动边演唱。全剧以陈三、五娘为主角,最后全体学生通过造型,将童谣表达的思想感情推向高潮。在2023年6月为了参加饶平县学校体育艺术系列活动优秀童谣方言歌曲展播,经过再次精心编排的《门脚一丛柑》荣获县一等奖。
(2)MV表演
笔者为《凤凰茶》这首童谣歌曲精心编排舞蹈,把歌曲拍成精彩的MV,并在《凤凰茶》这首歌曲荣获潮州市“强国复兴有我”2023年岭南童谣征集穿唱活动优秀奖,在广东南方+平台进行传播,获赞无数,被多方转发,在区域掀起了唱潮汕歌谣的热潮,对推动潮汕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艺术节展示
为了让潮汕童谣歌曲具有更广泛的传唱度,在学校艺术节上,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潮语潮声”,通过歌曲联唱的形式,《呢呢呢》《挨啊挨》《鸭囝会撑船》《天顶一粒星》《拍呀拍铰刀》《南风去了东风来》
《粿名歌》《潮州八景好风流》等歌曲得以展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三、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入音乐课堂的启示与展望
潮汕童谣原创歌曲作为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入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文化传承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深刻理解到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价值的传递,音乐课堂可以成为传承地方文化的平台。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如何在当代教育中更好地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如何通过教育传递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因此,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入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不仅提供了实践案例,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理念和方法论。通过总结和展望,可以为今后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促进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的深入融合。
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入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也展现出了发展的巨大空间。这为我们呈现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前景。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更多的地方文化元素融入音乐教育中,让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融入学校教育体系。随着文化多样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视,我们有必要更加注重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认知。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入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融合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道路,这为今后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入音乐课堂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地方文化传承与教育教学的发展贡献更多的能量。
通过对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融入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工作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与深化。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逐步建立健全潮汕童谣原创歌曲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体系,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潮汕童谣原创歌曲的教学实践,不仅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和创新者。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未来的教学实践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地方文化参与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入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与展望,我们可以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推动地方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不断完善,让潮汕童谣原创歌曲进入音乐课堂的实践工作真正发挥出其文化传承、教育启示和社会价值,为地方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平原,林伦伦,黄挺,潮汕文化读本:一、二年级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2]陈玛原、陈玛原潮州方言歌选[Z].潮州:潮州市湘
桥文星印刷厂,2004:310.
[3]林伦伦.潮汕方言声调研究[J],语文研究,1995
(1):52.
[4]余亦文,潮汕歌乐文化之母一一潮语[J].星海音乐
学院学报,2012(2):7.
[5]谭桂生,幼儿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46.
[6]林朝虹、潮语童谣的特点与儿童发展价值[J].才
智,2015(7):299.
[7]林朝虹,陈淳,曾雯,潮汕童谣音乐创作与表演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6.
[8]柯冬娜,林朝虹,潮汕童谣歌舞创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