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第一人民重症医学科,744100
摘要:目的:研究对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间范围为2020年3月至2024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30例,参照组30例,参照组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血清炎症因子。结果:(1)治疗之后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出现明显差异,实验组咳嗽、咳痰、气促缓解时间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无明显差异,治疗之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对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减少炎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引言
重症肺炎是导致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肺炎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支持,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和改善预后,机械通气主要分为有创机械通气(IMV)和无创机械通气(NIV),两者在不同临床情境中各有优势和局限性[2]。传统上,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通常首选IMV以确保充分的通气支持,然而IMV的使用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道损伤和长期依赖等[3]。近年来,研究发现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可能在减少IMV相关并发症的同时,保持有效的呼吸支持,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尤其是在ICU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仍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推动重症肺炎治疗策略的优化。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们选取了2020年3月-2024年3月经我院收治的60例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30例,参照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22-65岁(42.64±5.55)岁;参照组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23-65岁,平均(45.79±5.97)岁。该两项资料性别、年龄等对比后,不具有显著区别(P>0.05),且可靠性校准结果均正常。
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或无创)。3.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既往有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慢性心功能不全(NYHA III-IV级)。2.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2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选择适宜的通气模式(如SIMV、VCV、PCV),设定潮气量、呼吸频率、PEEP和FiO2等参数,动态调整以维持气体交换,预防并发症如VAP和压疮,并每日评估脱机可能性。
实验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初始阶段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通气模式选择、参数设定和调整)以稳定病情。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评估其脱机条件,逐步降低有创通气支持水平;准备过渡到无创机械通气时,选择适合的无创通气设备(如面罩、鼻罩或头盔)和模式(如BiPAP、CPAP),设定初始参数并移除气管插管。无创阶段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通气效果,动态调整参数,防止压力性损伤和感染,并鼓励患者进行肺部康复训练,综合护理和心理支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最终减少有创通气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1.3观察指标
1.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气促缓解时间。
2. 血清炎症因子,比较两组患者CRP、PCT、TNF-α。
1.4 统计学分析
对患者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症状缓解时间、血清炎症因子)行t检验,用(X2±S)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
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缓解时间、咳痰缓解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出现明显差别,实验组咳嗽、咳痰、气促缓解时间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X-±S,d)
组别 | 例数 | 咳嗽缓解时间 | 咳痰缓解时间 | 气促缓解时间 |
实验组 | 30 | 3.32±1.07 | 2.54±1.13 | 1.74±0.85 |
参照组 | 30 | 4.57±1.12 | 4.16±1.27 | 2.64±0.74 |
t | 4.4200 | 5.2196 | 4.3740 |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无明显差异,治疗之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CRP(mg/L) | PCT(ng/mL) | TNF-α(m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实验组 | 30 | 9.73±1.54 | 5.75±1.32 | 1.35±0.45 | 0.48±0.24 | 16.75±3.25 | 10.22±2.54 |
参照组 | 30 | 9.89±1.35 | 7.29±1.26 | 1.36±0.42 | 0.71±0.28 | 16.71±3.31 | 13.35±2.60 |
t | 0.4279 | 4.6223 | 0.0889 | 3.4160 | 0.0472 | 4.7165 | |
P | 0.6703 | 0.0000 | 0.9294 | 0.0011 | 0.9624 | 0.0000 |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长期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通过尽早过渡到无创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的时间,降低感染风险,从而改善临床结局[4]。长时间的有创通气可能导致气道压力损伤和呼吸机依赖。无创通气减少了对气道的直接刺激,有助于保持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同时减少镇静药物的需求,降低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5]。本研究发现,采用序贯机械通气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缩短,炎症因子明显减少(P<0.05)。
总的来说,本研究支持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作为治疗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减少并发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和改善预后方面表现突出。
参考文献:
[1]谢慧君,吴金梅,肖曼.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J]. 智慧健康, 2023, 9 (22): 164-168.
[2]周志宇,顾海奇.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 7 (12): 119-122.
[3]吴海宾,曾汇霞,黄滔.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 (10): 34-36.
[4]陈咏梅,韩从华,许文娟,等.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 (30): 81-84.
[5]杨林.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11):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