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官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40
摘 要:文章通过对3种类型的森林火灾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探析较为有效的相应现场扑救战术,以期辐射现实火险救援实践。
关键词:森林火灾;火情;扑救战术
引言
森林火灾是林业灾害中对森林生态系统乃至社会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如何安全迅速扑灭森林火灾,是武警应急救援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分队指战员,火情现场的应急处置,指的是为达到扑灭火灾意图对救援分队实施科学指导和调度的过程。这个现场扑救的决策过程一般是根据火情形势,结合气象、地形、地貌、林火行为等因素进行研判,采取科学的指挥方案协同作战。文章重点对3种火情形势的扑灭指挥进行分析。
一、地下火现场扑救应对决策
地下火顾名思义,是从林地地表以下燃烧起来的火,它由地表及以下较厚的腐殖质和泥炭层引燃,通常在高寒地区森林才能发生。扑灭地下火灾,首要的是了解掌握地下火的特点。从理化特性来看,地下火处于地表之下,隐蔽性强,地上表面甚至无法觉察到零星火苗。因其主要燃烧物是地底腐蚀物质,燃烧速度较慢但持久性强,时长可以月计算甚至是年。基于地下火的这种理化特性,其不受四季环境影响,在北方一些干燥地区,在冬天冰雪覆盖下也可燃烧,所以一般也称其为越冬火。从以上阐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地下火不易发现,更不易确定燃烧边界,特别是火势走向,所以,扑救地下火是困难的,彻底扑灭则更不容易。一旦蔓延开来,其受地表下的泥炭和腐殖质深浅影响,地下火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危害性极大。
以特点研究决策,可以从侦测和隔断两个方面着手,侦测的是地下火的火场边界,以此确定地下火流向;隔断的是地下火蔓延路线,主要挖掘壕沟切断火势,逐片消灭。具体来讲:一是侦测。现场指挥部对火情进行侦测,重点摸清火场边界,查明地表土层下的泥炭层和腐殖质层深度,勾画火场形势图,测算火场面积,按照现场风向判断火情走向和蔓延速度,派出人员立上标记,划定火场区,防止灭火队员误入场内造成误伤。二是隔断。在查明摸清火场基本情况后,指挥部可选配有较丰富经验的队员组成多组先遣分队,一般每组以10人为宜,分带铁锹、耙子、钩子等简易工具先行赶赴火场。其中,铁锹用于挖掘简易壕沟,设置隔离带,钩子沟连地下火,耙子集聚易燃物和乙烯物,填埋到地底深处以水直接浇灭在可使用工程机械的条件下,可用挖掘机在火场边界沿线,挖出宽80-100cm的隔离带,其挖掘深度一般在40-50cm左右,探底地底矿物层即可。在实际指挥过程中,指挥员可以根据地下火的燃烧面积,把救援力量分割为若干区块,以清除火场地底腐殖质、泥炭等已燃或未燃物质为目标,集中优势力量扑灭火源。在此基础上,因地下火特性,指挥员需要注意的是火场的残火,区块检查彻底,防止残火反扑。
二、地表火现场扑救应对决策
地表火,不同于地下火,主要是森林地面物引发的,如枯枝、落叶、杂草、灌木等可燃物均可引发地表火灾。地表火燃烧幼树及地表植物,在地表引燃,在地表上延烧,速度较地下火迅速,快慢取决于现地风速和空气湿度,可分为速进和稳进两种。通常来说,速进地表火火热蔓延速度快,风速在七级及以上时火速流向每小时可达20到30公里,火情中心温度高,因其速度快,加之风速影响,极易产生烟雾,但浓度不高,易被吹散,不易形成风向对流。这种速进地表火多发生于宽大草塘沟、疏林地和丘陵山区,因蔓延速度快,燃烧条件不够充分,容易造成燃烧不充足,火焰高度在10-20cm左右,烟呈现浅灰色。火场形状多呈现出长条形和椭圆形。稳进地表火刚好与速进火相反,因现场风力较小,大致在四级以下,燃烧速度慢的同时带来的是充分燃烧地表可燃物,森林植被基本上会被完全烧毁,对森林危害巨大。受风力影响,火焰高度一般以1-2cm左右,同样呈现浅灰色的焰色,因燃烧温度偏低,产生的热气流以直线垂直上升的方向盘旋而上,环绕周边的冷空气形成对流柱,远处观望呈现为蘑菇状烟云。
区别于地下火的施救,地表火采取的扑灭方式较为常见,一般为扑打、水浇、土埋和使用化学灭火剂等。针对速进地表火,考虑到火场风速快、强度大等气象因素,火场形势变化较快,一般是采取“两端夹击”的方式进行,既控制火焰速度,也控制火势蔓延。针对稳进地表火,火场气象环境较为稳定,火势蔓延速度也弱,一般可采取灭火工具直接扑灭。在实际救援中,通常从两侧向火场中间包袭灭火,直至两路分队汇合彻底扑灭火焰为止。救援力量较为充裕的情况下,指挥部可分队多组人手,对火场全景进行分割扑灭,直至各组人手会合。火势较猛的情况下,单靠使用化学灭火剂和简易工具无法扑灭时,可就地结合土埋法,路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分组消防车、机动泵等大型灭火器具喷射焰火,以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并最大限度防止人员伤亡。在实际灭火过程中,当发现火情较为严重难以用直接扑灭的方式控制发展时,救援分队首先要做的是控制火情蔓延。指挥部需要根据现场的地理方位和火情势态,研判火势流向,在下风口处,依托沿线公路、河流、凸地等一切有利地形设置临时隔离带阻止火势速进,有需要时也可以火治火,打出一条窄细防火线,迎火点燃,用以阻挡火势前进。在人员部署上,应区分为3组若干分队,其中2组从火场侧
翼分路突进,沿边界线逐点扑灭,同时在沿线尽头火流前方适当位置开辟防火线控制火速。在人员配置上,除了分块截击之外,还需要预留一路分队,对残火进行追踪和扑灭,既避免火焰死灰复燃,也监测因风向变化造成的火流转向,防止人员伤亡。
三、树冠火现场扑救应对决策
树冠火是森林火险火情的第3种表现形式。从名字来看,树冠火是顶端火,通常是地表火在风力风速的作用下,在低处的灌木丛、幼树群、风倒树、下垂枝条的助燃下速进蔓延到高树树形树冠处,形成成片火势,俗称树冠火。从定义的表述上看,树冠火往往是与地表火同步发生,其蔓延速度较地表火、地下火更快,态势猛烈,每小时可在6-25公里左右,扑灭难度极大。同上表述,我们以速度对树冠火进行分辨,分别定义为速进火和稳进火,因其速度上的区别,速进火势急速向前延伸,呈现长条状;稳进火推进速度慢,火势的广度和辐度较宽,呈全面扩展状;两者间的速度差最多可达每小时20公里,极易产生飞火。
因此,从树冠火的特点来看,火焰辐射面高且广,走势速度快,一般是以阻断打点的方式进行扑救。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根据火势的流向,砍伐火场下风口处的森林树木,全部清理出火场范围,开辟隔离带时,要设置好适当距离,算好火焰前进速度,为开拓隔离预留出时间,如,树冠速火为每小时10公里,分队开拓隔离带所需时间是1个小时,则在开辟时应留出隔离空位,即需要在火头前方10公里地带进行工程作业。在留够位置的同时,也应算够隔离带的挖掘宽度,通常以就近测量所得的最高树木高度为限,同时兼顾风力大小,一般在30-50米左右,需要注意的是,
隔离带附近必须配备足够的救援力量,主要任务是在外侧开辟1米宽的生土带,在火头接近时,可以进行有效阻隔;在判断到因阻隔致使火势减弱时,配备的救援力量需迅速出击,由火头向内延扑,既消灭火焰周边燃烧物,也要防止火焰突破隔离带。
参考文献:
[1]夏炎,李明春.浅析山区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23,43(04):44-46.
[2]陈仲军,陈春叶.森林火灾爆燃机理与应对措施研究——以甘肃小陇山林区为例[J].森林防火.2024,42(01):21-26.
[3]王博,杨雪清,吴春水.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的思考——基于北京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情况[J].中国减灾.2024(0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