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视域下初中生物与初中历史跨教学实践路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基于跨学科视域下初中生物与初中历史跨教学实践路径初探

赵小燕

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跨学科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探讨初中生物与历史跨学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基于跨学科视域下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初中生物,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教育阶段,生物和历史作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代表学科,通过跨学科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

一、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征,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单一学科已难以回答复杂的现实问题,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建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开展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和建构,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通过跨学科教学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建立知识联系,促进知识在不同领域的迁移,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二、初中生物与历史跨学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观念滞后

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师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但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思维定式严重,难以完全跳出单一学科的框框,部分教师对跨学科教学认识不足,未能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系统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也有教师对跨学科教学存在疑虑和担心,觉得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增加教学难度和工作负担,教师普遍缺乏跨学科教学的专业培训,专业发展空间受限,难以很好地开展跨学科教学。

(二) 课程设置缺乏联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普遍较为分散和封闭,学科之间联系较少,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渗透。生物和历史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的分离状态。具体来说,课程目标、内容、教材编排、考核评价等环节都是分开单线展开的,几乎没有针对性的跨学科安排。生物课程往往聚焦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命现象的学习,而忽视了与人文社会的关联,历史课程则集中讲授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缺乏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课程割裂的格局不利于学生建立整体性的知识视野,难以体现出生物与历史两门学科固有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实践缺乏探索

虽然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在中小学的实践层面上,教师对于生物与历史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仍然缺乏充分探索和创新,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围绕着单一学科展开,很少尝试跨学科的教学尝试。即便个别教师有这方面的尝试,由于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总结,往往止步于某个单一的跨学科教学案例,难以形成比较完整和成熟的跨学科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方式创新乏力,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层面,缺少启发性、参与性、探究性的新型教学方式。

三、基于跨学科视域下初中生物与历史跨学科教学实践路径

(一) 明确跨学科教学目标

推进生物与历史两门学科的有效整合明确跨学科教学的目标导向。不同于单一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的目标应该体现知识的综合性、问题的交叉性以及能力的迁移性,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层面来设定[1]。知识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与人文社会发展之间内在关联的认知,形成系统化的跨学科知识结构,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综合能力,提高跨界思考和创新设计能力,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增强对生命、社会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明确了目标,统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具体设计,比如在知识目标层面设置诸如"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人类起源与文明演进"等跨学科模块,在能力目标层面设计模拟现实情景的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在素养目标层面布置相关的研讨会、论坛等,锻炼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二)优化跨学科课程设计

从课程设计层面来看,实现生物与历史两门学科的深度融合做到"三优化"。优化课程内容,在既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另一门学科相关联的跨学科内容模块,比如在生物学中适当增加人类起源、生物技术与社会影响等内容,在历史学中加入生物学相关知识如动植物的起源与进化,优化课程结构,打破学科间的壁垒,科学编排跨学科主题或模块,使内容有机融合,采取"同心多圆"模式,将相关的跨学科内容放在同一主题下展开[2]。优化课程资源,系统开发相应的跨学科教材和配套资源,既有单一学科教材显然无法满足跨学科教学需求,组织编写新型跨学科教材,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虚拟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创新跨学科教学模式

为有效推进生物与历史跨学科教学,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跨学科教学的优势特色,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向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比如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跨学科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跨学科教学更适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模式,发挥不同学科学生所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跨学科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展开综合探究和实践操作,通过小组内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分工协作,锻炼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创设虚拟仿真、在线探究等多种线上学习情境,为学生搭建互动、自主、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空间,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完善跨学科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生物与历史跨学科教学目标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评价体系。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已不能全面反映学习者的综合表现,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加强过程性评价,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记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能力发展水平,例如探究、实践、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评价,采取多元主体的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等,以达到全面客观的效果[3]。评价的内容与跨学科课程目标相适应,不仅评价知识掌握情况,重视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思考能力、科学人文素养等,通过多元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初中生物与历史跨学科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蓝秋艳.基于跨学科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的路径研究[J].炫动漫, 2022(18):0118-0120.

[2] 龚丽娜.跨学科知识整合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 2021, 17(11):38-39.

[3] 王钰.新课改下中学生物课互动式教学路径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DOI:10.3969/j.issn.2095-6711.2018.08.371.

作者简介:赵小燕(1985年7月—),女,汉族,甘肃民勤县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西安市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