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数学文化资源  拓展数学教育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挖掘数学文化资源  拓展数学教育功能

余建波

慈溪市白云小学      3153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数学历史的画卷,数字下面就隐藏着动人的音符;图形背后就透视着前行的轨迹。我们在传承和弘扬数学科学价值的同时,应挖掘数学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使其外化为一种现实的数学影响,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性。

一、挖掘数学优秀成果资源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数学发展史上,我国数学家们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合理开发这些材料,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继承和发扬民族光荣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中,当学生通过探究掌握了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后,没有把就此停下,而是介绍了我国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的成就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作为圆周率,叫古率”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求得π=3.14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基础上继续推求分直径一丈的圆为一亿等分能想象每份是多长吗只有0.825毫米。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为祖冲之顽强的毅力和聪敏的才智而钦佩,祖冲之求得圆周率为3.1415927>π>3.1415926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多年以后的事了。你有什么感想呢?“为我们祖国的数学发展能走在世界之前而自豪。”“我非常佩服我们的祖先,他们聪明又勤奋。”课外的一个知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品德意志的培养,渗透着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挖掘数学家生平轶事资源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

在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有着无数为人称道的数学家的故事,那种勤奋、刻苦、好学、善思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经得起成功和失败双重考验,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都能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著名数学家欧拉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都能给学生以情的熏陶,智的启迪。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一课快结束时,插入聪明的高斯的故事:一天,老师要求小朋友计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走上前去,把手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5050。老师很惊奇,小高斯的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加法巧算的两条最重要的思路凑整配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意开发利用,除了老师自己收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之外,还可以课前让学生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进行交流或者进行故事比赛。

三、挖掘数学名题趣题资源  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科,从古到今有着及其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由于构思巧妙,数学思想方法深刻而丰富,犹如颗颗珍珠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开发,学生必能在感受其中的乐趣。如在求最小公倍数一例教学的导入中,巧妙引入中国剩余定理名题:听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语吗 ?有一次,汉高祖刘邦问他统御兵士多少人,韩信答说: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均余3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你们知道有多少人吗 ?这一问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都想与古代名人作较量。

本来是较为枯燥的求最小公倍数的学习变得趣味无穷。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后,老师不忘加以提升:你们真了不起。其实这是我国有名的数学题,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一定能超过前人。”一个很简单的名题的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给予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挖掘数学艺术资源  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殿堂
美几乎流淌于数学的每一个细胞,简洁美、对称美、比例美、形态美、和谐美等。只是,有时我们因缺少发现而一次次与它失之交臂。我们确信:数学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数千年的数学文化有着历史性和美学价值,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挖,学生必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遐想美的向往美的追求,从而对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在“圆的认识”一课,借助大自然中美妙的水纹、向日葵、光环、电磁波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领域中美轮美奂的圆的介入,充分展示圆的美丽和内蕴的文化气息;《轴对称图形一课,从剪纸中的对称、建筑物中的对称、著名标志中的对称、桂林山水中的对称现象来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美妙;《找规律》、《密铺》让学生走进美的天地,留恋往返。

五、挖掘生活领域资源  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当数学与生活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把枯燥的数学推理与多彩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同样,如果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将生产、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来处理和解决,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如:学完百分数之后,我发现了这样一道题很有意思,于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小亮的爸爸想买一台手机,他从商场看中了三款型号的手机,了解到相关信息分别是:A手机,单价1038元,已售出250台,返修5台;B手机,单价2399元,已售出1000台,返修19台;C手机,单价1588元,已售出480台,返修8台。请你帮小亮的爸爸出出主意,购买哪种手机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在经过一番计算、思考与分析之后,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见解,争论激烈,急切地等待我的评价。我笑而不答,让持三种意见的同学分别派代表说出自己的理由。甲方:应该选择第C型,理由是它的返修率最低;乙方:应该选择A型,理由是它的价格最便宜,返修率也不是很高;丙方:应该选择B型,虽然它的价格高,返修率也不低,但从它购买的人数最多来看,它肯定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例如性能多,或者款式新等等,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买它呢?说得多好啊,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境界吗?

作为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校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强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数学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如喝茶,慢慢地品尝,才能回味无穷。通过数学文化资源的挖掘让数学文化逐步成为稳定的可传承的积极的文化。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真正功能是在今后更长的人生路上,到了那个时候他还能感悟数学,那才是真正的数学素养,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