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创伤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莫富淇

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内,患有创伤性骨折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将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行创伤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5.71%高于对照组45.71%(P<0.05)。结论:创伤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促进患者的创伤恢复,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创伤护理;创伤性骨折;应用效果

创伤性骨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骨骼完整性破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骨折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1]。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和肌肉力量下降,骨折风险较高。青少年也是骨折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在活动和运动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创伤性骨折会导致骨骼完整性破坏,患者可能面临剧烈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问题。康复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石膏或外固定器进行固定,导致受伤部位的功能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创伤性骨折主要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在临床上传统护理对患者的伤处护理稍显不足,可能会造成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在疼痛管理上也有所缺失[2]。因此,创伤护理更好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体验,减轻疼痛感,提升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施以创伤护理干预,探究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内,患有创伤性骨折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患者均已知情;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2-68岁,平均(51.36±2.55)岁;实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67岁,平均(51.88±2.17)岁。一般资料的数据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

①选取为创伤性骨折的患者;②患者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参加。

1.1.2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肝病等疾病;②不具备自主判断能力,或是意识不清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详细告知患者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减轻他们的紧张和不安;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的后续治疗计划,解释每一个治疗环节的目的和预期效果,并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难问题;同时指导患者康复期间的日常骨折护理技巧,避免二次磕伤、撞伤;告知清淡饮食,适当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1.2.2实验组

创伤护理在创伤性骨折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目标是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并促进骨折的愈合。(1)骨折部位的固定:确保骨折部位得到适当的固定,可以通过石膏、外固定器或手术内固定等方法实现。固定有助于维持骨折端的位置稳定,促进愈合。(2)疼痛管理:创伤性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的疼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应用止痛药物,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创伤性骨折部位,还可以应用局部冷敷,如冰袋,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3)伤口护理:对于复合性骨折或手术后的伤口,需要定期清洁和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是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的,护理人员应经常检查伤口,及时清洁伤口,去除伤口周围的污物和血块,防止感染。(4)康复锻炼:在骨折固定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促进骨折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35)

6(17.14)

10(28.57)

19(54.29)

16(45.71)

实验组(n=35)

15(42.86)

15(42.86)

5(14.29)

30(85.71)

2

12.428

p

<0.001

3讨论

创伤性骨折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随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3]。通过骨折部位的固定疼痛管理、伤口护理、皮肤护理、康复锻炼等方式,有效关注到患者的疼痛感,并预防伤口感染[4],护理人员应经常观察伤口的情况,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对于手术治疗后的伤口,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特殊的术后伤口护理,包括更换干净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

[5]。同时及时和正确地固定骨折部位有助于减轻疼痛,除了药物镇痛外,还可以应用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理疗等,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创伤护理有效针对患者伤处,给予全面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随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综上所述,创伤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促进患者的创伤恢复,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慧,吴琼.创伤性骨折术后红外线治疗及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的预见性护理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0):2536-2541.

[2]王小燕.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创伤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2):28-30.谢勇.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4):142-145.

[3]戴科,左立新,刘永刚,等.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对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足踝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6):687-689.

[4]戴科,左立新,刘永刚,等.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对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足踝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6):687-68969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