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及心肌局功能的评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及心肌局功能的评估分析

董欣欣  高小燕  王娜  吕晓波* 

临汾市中心医院             影像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对心肌局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96例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某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12小时内接受PCI术治疗,并在术后3-7天开展心脏MRI成像检查,通过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后处理软件对左心室的纵向应变力(LS)、环向应变力(CS)以及径向应变力(RS)进行测定。结果:全部96例患者通过延迟对比增强扫描发现均存在心肌延迟强化,伴心肌局部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共有33例;心肌节段共288个,其中梗死合并微循环障碍、梗死、未梗死分别为78个、137个、73个。从患者水平方面观察发现,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中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占比明显高于未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P<0.05),LCE面积、CS均明显大于无微循环障碍患者(P<0.05);从心肌节段方面观察发现,梗死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梗死患者、未梗死患者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占比、LCE面积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的RS、CS均明显大于梗死患者、未梗死患者(P<0.05);梗死患者的CS明显大于未梗死患者(P<0.05);梗死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的LS明显大于未梗死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会直接影响其心肌局部功能,通过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能准确评估心肌局部功能。

【关键词】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急性心肌梗死;微循环障碍;心肌局部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不仅会对心室功能的恢复状况造成直接影响,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各种心脏不良事件,如果病情严重则可能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死亡[1]。开展心脏MRI延长强化序列扫描,能对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心肌损伤区域进行清晰显示。现阶段虽然已有临床研究发现,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左室重塑,然而现阶段有关微循环障碍与心肌局部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报道却比较缺乏[2]。通过心机应变力分析,能对心肌局部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应用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对心肌局部功能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96例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某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所收治。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标准;发病后12小时内接受PCI术治疗;具有完整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病史资料。排除标准:心脏MRI检查禁忌证;心肌病病史、心源性卒中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史。

1.2 方法

保持仰卧位,在患者呼气末进行屏气采集;扫描序列具体包括了T2-STIR序列、心脏电影成像序列、延迟对比增强扫描。其中延迟对比增强扫描选择点点门控触发的反转恢复快速梯度回波训练,给予0.2mmol/kg对比剂静脉注射,延迟15分钟进行扫描。选择后处理软件来分析图像,通过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后处理软件对左心室的纵向应变力(LS)、环向应变力(CS)以及径向应变力(RS)进行测定。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0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以t检验;计数以(n%)表示,组间以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基线信息观察

全部96例患者通过延迟对比增强扫描发现均存在心肌延迟强化,伴心肌局部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共有33例。合并微循环障碍的患者中,1例女性、32例男性;其年龄平均为(52.65±11.28)岁,其体质量指数为(25.11±3.41)kg/m²。未合并微循环障碍的患者中,2例女性、61例男性;其年龄平均为(53.05±10.74)岁,其体质量指数为(24.83±3.73)kg/m²。两组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2患者的心脏MRI特征观察

从患者水平方面观察发现,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中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占比明显高于未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P<0.05),LCE面积、CS均明显大于无微循环障碍患者(P<0.05);从心肌节段方面观察发现,梗死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梗死患者、未梗死患者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占比、LCE面积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梗死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的RS、CS均明显大于梗死患者、未梗死患者(P<0.05);梗死患者的CS明显大于未梗死患者(P<0.05);梗死合并微循环障碍患者的LS明显大于未梗死患者(P<0.05);如表1。

表1 患者的心脏MRI特征观察

观察指标

患者水平(n=96)

P

心肌节段(n=288)

P

微循环障碍(n=33)

无微循环障碍(n=63)

梗死合并微循环障碍(n=78)

梗死(n=137)

未梗死(n=73)

透壁性心肌梗死

33

37

16.646

67

27

0

0.001

LCE面积(%)

37.43±

9.85

14.48±

7.49

0.001

41.62±

8.57

13.22±

11.18

0

0.001

RS(%)

18.42±

5.87

25.38±

10.51

0.259

10.29±

3.22

21.79±

10.85

28.62±

6.23

0.001

CS(%)

-12.19±

2.65

-18.08±

4.07

0.001

-8.02±

1.79

-13.95±

4.21

-18.95±

3.49

0.001

LS(%)

-7.93±

-12.13

-12.13±

6.22

0.268

-5.01±

10.92

-10.92±

6.59

-13.18±

5.79

0.001

3 讨论

微循环障碍是因为心肌长期缺血以及血管再通手术所引起,当心肌再灌注之后,血管远端管腔内的粥样硬化碎片、血管收缩、炎症反应以及细胞毒性因子等引起细胞水肿、血小板堵塞、微血栓等均可能引起微循环障碍[3]。当处于急性期后,在形成心肌瘢痕时微循环障碍会不断发生纤维化,所以一旦患者发生了微循环障碍,则表明心肌梗死病情加重[4]

本研究中,在对心肌梗死程度进行评估时,CS明显优于RS、LS。心肌缺血主要是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逐渐延伸的一种波前现象,当心肌纤维呈现为纵向分布时,只分布在心内膜;而环向心肌纤维一般在心肌中层分布,所以,LS并不能有效区分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及透壁性心肌梗死。从径向维度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和周向相比较,心外膜、心内膜的距离明显更小,因为径向心肌纤维的长度变化比较细微,所以并不容易发现;除此之外,噪声等容易对径向应变力造成影响。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会直接影响其心肌局部功能,通过心脏MRI特征追踪技术能准确评估心肌局部功能。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样本量单一、偏少,女性患者人数相对较少,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选择性偏移。

参考文献:

[1] 吕宇航,籍庆余,吕成,等. 多模态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实验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1,55(2):196-202.  

[2] 丁丝雨,丁斌,宋禧龙,等.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心肌应变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3,46(6):1001-1008.

[3] 王晓刚. MSCT双期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淮海医药,2019,37(4):385-387.

[4] 余捷,林达,黄晓辉,等. 基于磁共振T 2驰豫时间图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水肿定量检测研究 [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7):769-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