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融合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陈步强梁珠珠刘文丽

湛江机电学校   广东省湛江市   邮编:524000

摘要:随着现代产教融合发展需求,本研究围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探索融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一套结合理论与实践、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身份认同和就业竞争力。本研究对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电子技术教育;产教融合;

引言

本研究聚焦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探讨了如何通过现代学徒制,即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结果显示,这种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就业竞争力。这项研究为改进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用的参考,帮助教育更好地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1.1 现代产教融合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现代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需求[1]。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领域,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市场需求,亟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现代产教融合的提出,旨在通过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直接引入教育过程,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技术人才[2]。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还能有效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时间,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企业也能够通过参与教育过程,更精准地选拔和培养潜在员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现代产教融合的需求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迫切需要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对于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而言,运用现代学徒制作为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路径,有助于满足这一需求。

1.2 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旨在通过真正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这种模式不仅强调学生在学校中的理论学习,也注重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经验,形成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通过在企业中担任学徒,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获得直接指导和反馈,从而更有效地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种教育理念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2、研究方法与实施

采用综合性方法论,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及兄弟学校调研等多维度研究手段,系统性地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融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研究设计旨在确保所构建的教育模式具备科学性与实践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在文献分析阶段,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关于现代学徒制及其在不同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情况[3]。通过整理和归纳现有文献,形成关于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实施策略及影响效果的理论框架。这一过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明确了的问题域和研究重点。

在问卷调查环节,设计了覆盖教学效果、技能提升、职业认同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在校学生和已毕业的往届学生,以获取其对现有教学模式的评价及对新模式的预期。问卷设计注重问题的简洁性与针对性,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最终收集并分析了300份有效问卷,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揭示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和期望。

在兄弟学校调研环节,选取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并与教师、企业导师及教育管理者进行深度交流。调研内容涵盖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成功经验及改进建议。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验证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为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三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为构建融合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提供了多层次的视角与全面的数据支撑,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3、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现代学徒制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时,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是关键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获取学生和教师的真实反馈,还能通过数据分析揭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过程中,通过文献分析明确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要点,结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初步设计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4]。该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习专业技能,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就业竞争力。

为了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学校调研。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参与实验的学生和教师,旨在评估学生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认同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提升情况。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效果评价、职业规划与认知等多个维度,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学校调研主要为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旨在深入了解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调研问题设计围绕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企业对学生技能和态度的反馈等方面展开。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的实践数据,为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对照组实验设计,实验组实施新教学模式,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在专业技能测试、创新能力评估和就业竞争力调查中的表现,直观展示新模式的优越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证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中职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路径。该研究结果对推动中职教育的现代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教学模式的成效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融合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显著成效[5]。具体而言,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手动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所增强,新模式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身份认同感的提升同样显著,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早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增强了对职业的认知和认可,从而提高了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这种模式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和实际项目的参与,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拥有了相应的工作经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研究结论表明,融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对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束语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融合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工学交替的有效结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身份认同和就业竞争力。此研究为中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该模式在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结合行业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参考文献

[1]苏敏.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J].大众商务,2021,(03):0214-0214.

[2]黄乐萍.农村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7):46-47.

[3]于丽圆.现代学徒制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03):263-263.

[4]陈彩玲,王成忠.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0(12):160-161.

[5]龚凌.现代学徒制应用于中职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J].散文百家(理论),2019,(10):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