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摘要:
本研究着眼于基于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探索。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本研究旨在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具体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综合素质,职业竞争力。
一、研究的提出和意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等系列重要论述,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后继有人,要求思政课培根固本、铸魂育人提质增效、引领方向,把思政课建设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年来,经过论文组的探索实践,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显著提升,学生的抬头率、点头率和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具体来讲,本研究论文可以较好破解以下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解决思政课参与主体单一的需要。破解思政课教育教学主要由思政课专职教师实施,思政课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课教师重智育轻德育、管理人员重管理轻服务、辅导员重事务性工作轻思政教育等各管一段、相互分割、彼此孤立、孤军作战的问题,要求各部门各环节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满足丰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需求的需要。破解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局限在课本知识和传统的思政课课堂单向灌输,存在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需求实际结合不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
(三)满足破解育人空间窄小的需要。破解思政课教育教学主要局限在校园里、思政课堂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脱节、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一)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以立德树人为建构逻辑起点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则是落实这一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最终的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依归,就是要坚持“内容为王”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问题,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因此思政课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为时空维度,集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时空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各环节、全方位协同育人的系统育人观。
一是改变思政课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观,转向知、情、意、行等多要素协同融合的大教学观,更加顺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
二是改变思政课课堂教学资源局限于教材、书本和文件等,转向更能聚集、整合和优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时空领域鲜活的教学资源,更加贴近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发展所需。
三是改变思政课课堂理论讲授单一的局限,转向运用理论讲授、情境体验、实践锻炼等多种教学方法,更加增强教学的鲜活性和感染力,提高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明确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性,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施教于学生,对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具有决定性意义,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制约着“怎样培养人”为本论文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研究原理和理论依据。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还要鞭辟入里讲理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将思政课的政治性建立在具有严密科学逻辑的学理性基础之上;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用先进的价值观念引领知识传授,用丰厚的知识成果滋养先进的价值观念,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既要讲正确的理论,进行正面引导;又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和思潮并予以评析批判,讲清其错误的实质、危害及其根源;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注重用科学而系统的理论武装学生,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比较,引导学生悟道明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做到认识趋同、步调一致,以便于集中统一领导,但不能简单化地一刀切,不能简单生硬、照抄照搬;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学说、先进的价值理念、正确的思想观念、崇高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必要的灌输性,但并不意味着强塞硬灌,要有效启发引导价值认同;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既推动课程本身的系统化改革,也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坚持加强党对思政课的全面领导,树立“四堂四创”协同共创的系统育人理念,以知行合一为基点,以思政课堂为核心,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造网络云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破立并举、落实知行合一。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
1.发挥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优势。创建党委领导、构建高职思政课“四堂四创”改革的制度和机制,有效解决思政课边缘化、弱化的问题。制定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定期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和院长现场办公会议,党委书记、院长带头上思政大课。切实保障思政课“四堂”协同,推进思政课教学创优,促进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2.发挥思政课堂的系统教学优势。积极总结、提炼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法。解决思政课教学与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结合不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思政课堂讲授是上好思政课的重要基础,论文根据“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本遵循,编撰《辅学读本---走进林院》,突破原有思政课教育思维定式,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大作用。
3.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教学优势。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规律,创设社会大课堂“六段六家”思政课教学内容。解决传统的灌输教学法依然占据主导、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和实践教学成效不足等问题。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制订实践教学手册,设计多样化实践项目,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社”、“红+绿”社会实践小组等学生社团,通过立足就地就近“社会大课堂”资源“引进来”“走出去”,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教学,增强了思政理论的吸引力,让思政课充满时代特性,彰显活力。推动讲好中华民族的大历史,讲透中国故事的大内涵,讲明时代发展的大逻辑,讲清伟大梦想的大前景,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大课堂中勇挑重担、成就大我。
参考文献:
1. 郭文富. 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职教论坛, 2017(35):30-34.
2. 徐国庆. 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式构建[J]. 职教论坛, 2013(28):37-40.
3. 韩鹏.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14):7-8.
4. 陈娟.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 v.19(1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