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围绕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决策部署,加大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处置、通报违反纪律、落实责任和措施不力等问题,推动落实到位。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大盘的“稳定器”“压舱石”,国有企业纪委如何坚守监督主责,以高质量监督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监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1.围绕“谁来监督”,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协同性
1.1国有企业纪委需要配齐配强监督力量
一般来说,国有企业人多、事多,对监督力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集团纪委来开展监督工作,显然是有难度的,需要增强监督力量。笔者认为可以在集团二级党委中设立纪委,印发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置及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二级纪委职责、保障机制等内容,增强监督力量。另外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制定纪检委员履职情况表和负面清单,按单履职,推动监督下沉落地、融入基层管理。
1.2国有企业需要构建监督合力
坚持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织密党内监督之网。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整合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等资源,加强工作协同。根据中央省市纪委要求,发挥联动监督作用,深入落实“室组地企”联动办案、“组企”协作办案、“交叉办案”协作等机制,攥指成拳、同向发力,实现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2.围绕“监督什么”,突出监督重点,提升监督精准性
2.1聚焦“两个维护”,坚决做好政治监督
国有企业纪委要综合运用政治生态研判、述责述廉、提醒谈话等方式,将政治监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国有企业纪委要常态化督促企业党委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程序规范、决策科学民主。对企业党纪学习教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巡察整改等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做实纪委的“再监督”职能,全程跟踪监督问效。定期开展对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政治监督谈话,进一步督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巩固国有企业政治生态向上向好态势。
2.2聚焦常态长效,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国有企业纪委要深刻认识风腐同源、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规律,以强有力的日常监督健全风腐同查的工作机制。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严肃查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问题,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对企业大宗物资采购、设备购置、场站维修改造等项目以及人员招聘、选拔、晋升等工作进行监督,对各个环节进行过程监控,提升监督质效。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抓早抓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健全完善党委管理干部的廉政档案,动态更新,为组织部门在考察推荐、提拔任用、调整干部,及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3聚焦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专项监督
国有企业纪委工程建设监督是避不开的一环。笔者认为,纪委需要全链条筑牢工程建设廉洁防线。事前,加强防控预警,建立项目建设前廉洁提醒制度,在项目筹备阶段即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廉洁教育,并定期召开项目廉政恳谈会,提醒、警示相关工作人员和参建单位代表,切实筑牢廉洁思想防线;实行全流程跟进监督,紧盯招投标计划编制、合同管理、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从明确审核权限、完善工作程序、加强过程监管入手,强化对工程建设执行等“关键岗位”人员监督制约。凝聚联动监督合力,引进外部监督力量,深化运用“纪委专责监督+职能部门监督”联动监督机制,协同财务、审计、工程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实施进度等方面进行重点督查,形成多方协作、互联互通、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
3..围绕“如何监督”,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有效性
3.1群众监督深度化
国有企业纪委要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公布举报信箱、邮箱、电话,持续完善“信、访、网、电”受理体系,引导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监督,发挥群众监督主体作用。
3.2数据监督智能化
运用数字技术搭建监督平台,促进数字技术和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加强防范和监管。
3.3监督机制链条化
统筹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定期梳理分析党员违纪违法情况,向企业党委主要负责人通报,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专项治理、警示教育等抓手,形成监督、办案、警示、惩戒、整改、治理完整链条,不断提高“三不”有机贯通综合功效,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政治生态。
4.结语
新时代呼唤新的使命担当,国有企业纪委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质量监督对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清醒认识当前监督工作形势及推进高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重点围绕“谁来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三个方面持续打造严密监督体系,切实以高质量监督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