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610221197504220022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漆水渠灌溉管理站 727100
摘 要:针对芋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治理中的主要做法及各类措施。通过科学可行的治理措施, 使项目区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对小流域治理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防护
1芋河小流域概况
芋河小流域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区西部,属石川河流域,位于石川河二级支流清淤河上游。距县城约21 km。项目区涉及小丘镇的芋河村、白瓜村、山家坡村、柏林村、文岭村、周家河村6个行政村。区内水土流失面积33.47km2,占总面积的97.63%。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属于渭北高原沟壑重点治理区。地貌上属关中平原与渭北高原接壤地带,属桥山山脉南支,鄂尔多斯台地南部边缘。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多丘陵沟壑。是一个典型的渭北旱塬农业乡镇。项目区人口 3036 人,其中农业人口 3036 人。由于项目区地形破碎,沟壑众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因此,当地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十分迫切。2018 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期限为一年。
2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芋河小流域总面积34.9km2,水土流失面积33.4 km2,占总面积的97.63%,土壤侵蚀模数为1200t/km2.a,年土壤侵蚀量4.02万t。流域土壤侵蚀方式主要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且以重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为面蚀和沟蚀两种形式,面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沟蚀发生在25°以上的沟坡上,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而且导致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当地群众生活困难。
近年来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注重坡面措施的合理配置,截止2017年底,流域内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06.31hm2,其中基本农田192.74 hm2,营造水保林749.93 hm2,经济林363.64 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39.03%。林草覆盖率有了一定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存在问题
(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小流域内植被条件较好,但荒草地面积较多,耕地面积少,流域内人均耕地2.59亩,人均基本农田0.95亩,致使区内人均收入较低,贫困户较多。(2)流域内现存坡耕地282.60 hm2,坡耕地耕作技术传统落后,地面土层薄,土壤粘结度差,容易流失,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对象。(3)项目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区内水资源缺乏,水利基础设施较差,现有的灌溉设施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灌溉主要为降雨。(4)当地群众水土保持观念淡漠,仍然存在人为破坏的现象,致使水土保持效益不明显。
4治理措施
4.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耀州区水务局成立了耀州区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办公室下设质量组、安全组及水土保持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程序办事,落实好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公开、公正、公平地实行招投标确定施工企业和工程监理单位,建立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进度。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推行区级报账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及相关股室现场勘验工程完成情况,财务室对报账票据核查,最终由法人代表对治理安全把关,层层签字,层层负责,确保工程资金安全和资金数量全面到位。
4.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山、水、田、林、路、村全面规划设计。一是根据小流域发展规划和现有坡耕地分布,结合当地群众需要,对区内85.88 hm2坡耕地进行梯田建设,所选坡耕地为距离村庄较近的5°~10°以内的坡耕地上进行,,要求坡度较缓 、邻近水源,相对集中连片,沿等高线铺设,田面尽量宽大,便于机修和机耕。二是大力开展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项目区逐步形成生物、工程和耕作措施相配套以及拦、蓄、排、节一体化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1)对芋河村后岭小组现状土路整修为砂砾石路面,整修道路长4.0km,宽3.0m,在有较大集流面路段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总长3.8 km。(2)在道路旁土质较好的黄土处修建水窖,每5亩地配套1口30m3的水窖,单座水窖集雨面积65 m3,共修建水窖12座。(3)为解决部分经济林灌溉问题对柏林村新修蓄水池1座,文岭村新修蓄水池2座,容积为100m3,蓄水池为浆砌石方形蓄水池,蓄水池净高3.5m,顶板厚度0.18 m,底板厚度0.2 m,立柱0.3m×0.3m,池顶覆土厚度1米。(4)为了充分利用项目区内水资源,拦截沟道内长流水,在芋河村北部主沟道滩地上布设池塘2座,池塘底宽6.0m,顶宽15.0 m,深3.0 m,边坡比1:1.5。三是通过大搞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治理,以提高林草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出发,沟坡地带栽植刺槐;经济林选择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花椒、核桃等品种,保证了治理效果。另外,对封禁管护工程,应实行封育的地段设置封禁围栏进行封育,醒目的交通要道处设立封禁牌,同时加大宣传和管护力度,促进生态系统自然修复。
4.3搞好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有利于增强水土保持法的执行力,确保保护水土流失的观念深入人心,保护好已治理区的治理成果,因此在项目区设置文化宣传墙500m3,新修文化广场3处,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水土保持工程管护的方法和时间,提高村民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增强全民建设山川秀美的责任感。
4.4规范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耀州区水务局通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摸索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了“法人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法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常驻项目区进行现场指导,对施工实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监理单位按照技术规范,实事求是搞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 施工单位从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入手,层层落实责任,人人明确职责,认真执行“三检制,三不放过制度”,坚持资料与工程同步,自觉接受检查监督。单项工程施工及项目总体完工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单项工程验收及自查验收。
4.5加强水保监测,确保治理效益
根据该流域的实际情况,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对坡改梯工程、生产道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水保林、经果林、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质量和数量的监测,以及实施这些措施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监测。监测点主要布设在村庄、坡耕地和疏幼林地。以相对集中的片区为单元,每个片区监测农户为1户,每户监测地块为1组。本项目区小流域监测措施主要是通过典型农户效益监测和样方监测来调查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变化情况、治理保存面积以及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效益情况,包括蓄水保土、减沙、植被类型与覆盖度变化、增加经济收益、增产粮食等。
5治理成果及取得的效益
本次芋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实施,始终将水土流失治理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起来,同扶贫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使项目区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通过治理,新增治理面积14km2,治理程度达到80.85%,新增保水能力24.43万m3,保土2.82万t,减沙效益达到70.10%,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均基本农田由治理初的人均 0.95 亩提高到人均 1.3 亩, 人均纯收入由 2950 元提高至3366元,林草覆盖率由32.48%提高到 65%。
6结语
本次治理的经验总结如下:(1)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一定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有效配置防治体系,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要认真落实和用好国家的水保政策,将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群众才能将治理水土流失变成自觉的行为。(3)必须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切实加强对生态的保护。过去比较重视水土流失的治理,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往往是边治理、边破坏,以致于很多建设成果很难保留下来。因此,流域治理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立足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目标,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