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房中学
摘要:大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仍然以历史脉络与历史事件为中心,却忽略了对于历史人物的讲解与丰富,事实上历史人物有利于历史课程的具像化,能够将概念性的历史知识变的鲜活起来,使枯燥的历史内容变的丰富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历史中的人,忽略了历史人物的参与性,这就导致历史课程以概念性的知识传授为主,却忽略了人物的讲授,使历史教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物构建;课程趣味;
在当下的历史教学中,很多历史教师的授课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的知识,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局限于课本之中,而对于教师来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来丰富、生动自己的课堂,一些教师为了使自己讲的课生动一些,引用一些不靠谱甚至是错误的野史,不但没有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反而对学生的历史学习造成极大的误导,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极为不利的。
历史教学如何生动?如何吸引学生?一方面需要历史教师拥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在丰富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建构,从而吸引学生进行学习,而在教法上侧重于哪一方面可以活泼课堂?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人物建构是一个重要内容。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忽略了对于人物的建构,教师出于种种原因,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历史事件,重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评判,例如虎门销烟,历史教师重视对于虎门销烟前因后果的讲授,但是对于虎门销烟中的主要人物林则徐缺乏解读。再比如辛亥革命的内容,历史教师大多讲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对于主要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缺乏关注,这种讲授历史事件的授课模式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枯燥。而在历史教师的授课中,一些历史教师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人物的讲授,人物大多以概念化的词汇进行描述,例如“伟大”、“了不起”、“功勋卓著”等褒义词,或者以“祸国殃民”、“封建代表”等贬义词对人物进行概括化描述。
这种重历史事件而忽略了人物的授课方式产生了一系列弊端,它导致创造历史的人物在历史中淡去、消失,使历史课程变的枯燥乏味,实际上讲好人物,丰满人物,对于历史课程具有重大意义与价值,下面就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1、历史人物的讲授有利于历史课程的丰富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听故事,故事的精彩在于情节的冒险与人物的丰富,“故事随着人物而推进,人物是故事的参与者、创建者、推进者,没有成功的人物,便没有成功的故事”[1]人物对于故事是极为重要的,而人物对于历史教学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讲授好历史人物,可以极大的丰富历史教学,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忽略了对于历史人物的关注,他们侧重于历史事件的讲授,而忽视了一个普遍永恒的真理,那就是“历史的本身,是由人来书写的”[2]而历史教学恰恰忽略了人物,这种对人物的忽略使历史由鲜活的过去变为死的文字,没有生动性,自然无法产生丰富感。
实际上扩展历史人物,不仅仅有利于史料的辨析,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历史,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一课中,该课的内容与初中相比有所拓展,但在具体事件脉络上并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增加了对秋瑾以及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等内容的介绍,教师按照既有的脉络讲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概况,教师只是在原有的历史脉络基础上对相应的历史事件进行复述讲解,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要想丰富自己的历史课程,一个要点就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丰富,就该课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孙中山这一人物进行讲解,既能起到丰富历史课程的作用,也能在讲解的过程中完成对历史的讲授。
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家,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可谓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己,这是人所共知的评价,然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又有反抗封建礼教的行为,后前往檀香山投靠自己的哥哥孙眉,在孙眉的资助下在香港西医书院取得了行医资格,并成为一名医生,后又关掉诊所前往清廷向李鸿章上书,在上书失败后思想逐渐变为革命,后又创建兴中会,同盟会,在伦敦遇难,护法战争,国共合作等等。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大致人生经历,教师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讲解,可以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什么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精神体现,通过人物的经历对概念化的人物评价进行具像化展示,让模糊的历史人物变的有痕迹可循,也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有真正的把握。
而教师在解构历史人物,讲解历史人物的同时,一方面可以使历史人物的形象丰富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历史课程内容丰富起来,教师讲解《辛亥革命》一课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讲授,对孙中山的生平事迹进行解构,可以将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近代的开放、清朝的顽固、皇族内阁、保路运动、革命派与维新派思想争端、梁启超的思想变化、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宋教仁被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国共合作、第一国际的成立、北伐战争等历史事件组合起来,通过人物的丰富经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体系,让学生以一种宏观的、前后联系的视角观察历史,这是讲授历史人物的重要价值。
通过讲授历史人物,以历史人物的生平来构建历史教学,可以促进课程内容的丰富,可以形成具像的历史人物,让历史课程变的鲜活起来,这是讲授历史人物的重要价值。
2、历史人物的讲授可以使历史变的鲜活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于历史事件往往有隔阂的感觉,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发生在时空上认为极为遥远,对一些历史人物在体验上有不真实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怀疑,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透彻的理解历史,不能感知历史,进而产生对历史的怀疑,甚至产生历史虚无主义感。
作为历史教师,我相当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缺乏当时的历史处境,而课本又以概念化的语言描述历史事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课本的文字去了解历史,去体验历史,并对历史做到深刻的理解,几乎不可能,而历史人物的建设则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具像感。
以蒋介石这一人物为例,作为近代最著名的人物,蒋介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犯下过很多错误,而且其行事风格颇有江湖风气,而其在抗战过程中的一系列错误决定更是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可以说蒋介石在近代的过是远远大于功的。
蒋介石在统一全国后,任命张学良为陆海军副司令,并将中国北方的军政大全交给了张学良,而彼时北方有冯玉祥、阎锡山的割据,又有关外日本人的虎视眈眈,而蒋介石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应对方式,而是一味地以“不抵抗”让张学良应对北方乱局,从918事变到华北五省自治,都是蒋介石“不抵抗”造成的恶果,而后蒋介石要求张学良出国,并在张学良归国后任命其担任武昌行营主任,并在西安担任“剿匪”任务,面对学生游行要求抗日的举动,蒋介石竟然下令张学良用机枪消灭学生,而蒋介石在淞沪会战、炸开花园口、火烧长沙中的错误决定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教师通过对蒋介石的这些行为进行讲授,一个在军事决定上处处出错,没有全盘计划的形象就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也使历史的细节得以丰富起来,使历史由书面的概念性语言变为鲜活灵动的历史,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使学生有参与感。
历史发生在过去,但是并没有消失,作为基础教育的历史教师,要善于讲解人物,把握人物,通过人物的讲解可以使历史由脉络性的知识变的丰富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历史架构的建立,通过历史人物的讲解还能促使历史变的活泼、生动,使历史由单调的概念性语言变为灵动的人物参与,产生“故事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存在。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要善于丰富历史人物,讲解历史人物,对于丰富课堂,对于形成灵动的授课氛围,将大有裨益,更有益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引用文献:
[1]李鹏.由问索真:从西行漫记谈人物通讯的文学性书写[J]. 新闻世界,2023,13:12-14.
[2]张斌贤.教育史学论稿 [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