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 专业:音乐学
【摘 要】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为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加强理论层面的应用实践,基于基础音乐教育理念和实践研究等与高校现实教学环境的融合,以推动科学化的教学。重点关注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和课程体系的灵活构建,着力于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化需求的音乐人才。本文主要探究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以为相应的工作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多元化改革;实践
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各类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器乐课程的文化传承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文化环境影响下,加强深层次的学校教育就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就现实性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在高校音乐教学开展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器乐课程未能获得广泛普及,教师专业化的知识比较薄弱。鉴于此,推进该类课程的改革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全球化文化角度分析实施器乐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为高校器乐课程的高质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音乐专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器乐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为了相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号召,在器乐方面,我国持续加强相应的师资力量建设,当前相关的实用型师资并不少,在教学实践上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相继开设器乐课程,一时间该项课程与音乐专业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为该类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鸡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方面的教学却未能做出调整,依旧停留在以往传统的模式下,人才培养极为乏力,而所形成的教学模式与现实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施改革调整显得极为必要。
(一)课程内容设计有待优化,教材选用具有局限性
首先,我国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尤其是器乐课程上,多偏向于钢琴等西方乐器,对民族乐器的普及教学相对较少。而也存在部分高等院校制定的课程标准过于笼统,器乐相关的课程多是以兴趣培养为主。主修器乐的学生仅仅进行特定器乐的学习,其他音乐专业的课程很少涉及,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该类教学的范围。从这一角度而言,器乐课程内容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要充分的结合中西方乐器开设课程,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乐器领域和音乐专业领域的全面发展。另外更为突出的一点是,现实性的教学更多的是以考级为目的,目的性强也导致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考级的需要开展教学,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在教材选择上必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转变,教学策略有待创新
新时代,高等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学科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与时俱进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往的教学理念关注学以致用,以用为结果,但是,新时代,学科教学不仅要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实践开展教学,更要注意核心素养和素质的培养提升,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在器乐课堂保障学生感受到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实现音乐艺术与文化的内化升级,实现融会贯通。此外,器乐教师还要有大音乐的概念,而不能让学生局限于器乐学习。基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科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进行创新升级和有针对性的调整,可以融入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
二、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音乐学专业中器乐课程的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以及推动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路径。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音乐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及学习方式都在不断变化。器乐课程的改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音乐行业的需求。而且,课程改革创新也能促使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偏重于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而且,器乐课程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个性化的学习,因为,每位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及天赋是有差异的,器乐课程改革借助于多元化的学习路径和定制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为重要的是,器乐课程的多元化改革能够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相融合,进而促使学生在艺术魅力的感受以及培养深厚的文化功底方面有一定的突破,最终助力学生的就业。
随着音乐市场的多样化,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器乐课程的改革能够使学生不仅掌握精湛的演奏技巧,还能具备音乐制作、音乐教育、音乐治疗等多种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三、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多元化改革措施
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一种必须,在把握时代精神的基础上推进才能实现比较理想的效果。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课程改革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为情况和问题,针对器乐课程的改革务必要充分联系教育教学发展实际,在借鉴其他国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改革之路。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改革并不是要完全打破现有的教学体系或是重新构建一个模式,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性创新是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立足多元化文化视野
当前世界全球化浪潮日益强烈,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更为突出。鉴于此,在推进器乐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全球化影响。在顺应全球化文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以往或是其他国家的优秀教学经验或经典做法,推动自身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最终创造形成属于中国的特色器乐文化和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如此一来,不管是推动文化建设,还是强化音乐相关人才的培养都会更为有力有效。
(二)重树民族音乐观念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高校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多我国传统音乐并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且没有树立稳固的民族音乐意识,这就造成了我国本土音乐多数情况下仅是作为西方或是其他音乐的附庸出现,这显然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且会对我国的文化建设造成很大的危害。要想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与文化建设的统一协调,传统音乐或者说是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就要充分地体现出来。鉴于此,高校音乐专业就要着力于构建起以民族音乐为主体地位的音乐教学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着力于提升民族器乐课程在学生中的地位,并将民族音乐文化观的构建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工作,促进民族音乐观念在学生中的重新树立和持续强化。具体来看,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其一,将民族器乐作为一项重要课程,且应扩大其影响面,面相全体学生,针对器乐专业学生强化培养,逐步抬升传统音乐课程的地位,在推动中西音乐协同发展的同时推动本民族音乐的快速发展。其二,推动器乐课程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的多元化有助于吸引学生兴趣,且有助于学生结合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器乐,在具体设置上应做好统一协调,以促进学生在器乐学习方面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提升。
(三)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以往针对器乐课程的评价多是以考试考查为主,课程结束后学生自选一首曲目进行演奏,多个教师分别进行评分,学生成绩是教师评分的平均值。通常情况下,考试或考查之前,教师即会给定相应的曲目,而学生也就有了集中“攻坚”的方向,但这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且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当前在评价上应构建更为多元化的机制,减少学生对某个技巧方面的过度依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其一,促进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效融合。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最终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日常性的课程表现和各个阶段的测评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二,推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融合。在定性评价上,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出勤和学习态度,所形成的评价文字应精准客观;定量评价上,则应关注学生通过了几项测试或是掌握了几项演奏技能,而在选择考试考查方式上,应灵活设定,减少固定模式的限制或束缚。
(四)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在当前的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作为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制的教学范式,教材的选择务必要高度重视。而在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应以器乐课程重构为目标。事实上,不同器乐艺术随着不断地发展都会受到曲目或是乐器等的影响,为此在推进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曲目和乐器等,尤其要关注演奏者。首先,应强化教材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教材所涉及到的曲目主要有传统乐曲和近现代乐曲以及当代乐曲,而教师在推动教学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器乐发展历史的讲解,以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其次,应保持教材的开放性。乐曲类的教学应杜绝单一化,融合中西风格的乐器都要进行系统的搭配,基于此实现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音乐创作风格的理解和大致性掌握。最后,应重视教材的实践性与多样性。所选用的教材应确保曲目设置的多元化,在独奏和合奏等的比例设置上要科学合理,同时还应注意曲目难易程度的适当。借助于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音乐鉴赏等提升音乐素养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器乐课程改革确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方面,同时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等都极为有利。但因我国在器乐课程教学上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教学人才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因此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和创新发展就显得极为必要。相信在大力实施课程重构的基础上,高校器乐教学即能产生出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在推动新型音乐人才培养上也能更有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王琇琦.论电声器乐合奏课在电声器乐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艺术,2011,(6):52-53.
[2]周邦春.论整体音乐教学手段在器乐合奏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88-89.
[3]曲子瑶.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当代音乐,2023(11):64-66.
[4]耿苡.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J].戏剧之家,2022(19):196-198.
[5]刘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技能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1):69.
[6]周丽娜.有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3(05):363-364.
作者简介:陈梦露,1992年12月23日出生,女,2015年本科毕业于昆明学院,籍贯:江西省南昌市,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