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6
/ 2

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程超  周桂琴通讯作者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330006

【摘要】目的:本课题将围绕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入样本共计80例,均来自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对比实验原理需求将所有人员均分两组(电脑随机分配),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热敏灸治疗(观察组),整理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并应用SSPS系统完成数据分析验捡,观察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显示﹤0.05,有可比性。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病症类型,原发性痛经为生殖系统未发生显著器质性病变,在行经期前后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症状表现为小腹疼痛、腰骶疼痛等,伴随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学习。原发性痛经伴随月经周期到来而发作,且大部分患者为未婚女性及未生育女性,相关调查发现25-50%的成年女性以及75%的青年女性会出现痛经症状,其中有5-20%患者为严重性痛经【1】。随着临床医疗发展,中医技术不断创新,在多种疑难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取代医疗价值,下文将以对比实验原理分析验证热敏灸在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现做如下汇总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样本共计80例,均来自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对比实验原理需求将所有人员均分两组(电脑随机分配),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其中涉及患者年龄范围:(22-40)岁,平均值:(32.46±3.21)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经期下腹坠痛症状,经相关检查后确定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排除:存在语言、听力、交流沟通障碍患者,不能良好配合完成治疗患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组间基线资料P>0.05,符合开展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选择中极、关元、十七椎、阴三焦(双)为主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配以水道(双)、地机(双)、血海(双)等穴位,选择平补平泻针刺手法完成,留置30分钟后拔针,每天行针1次。完成取针后对足三阴经等穴位进行按摩,以揉法、推法、点法等手法进行,按摩力度应根据患者耐受能力增减,每次10分钟,每天1次【2】。选择于经前10天开始实施治疗,连续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周期。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方式进行治疗,指导患者调节舒适体位,并充分暴露腹部及小腿内侧,选择纯艾条在距离皮肤3厘米处进行温和灸【3】。当施灸后患者出现透热、散热、传热、局部微热或不热远部热、表面微热或不热深部热等现象后即说明施灸部位以达到热敏化【4】。多见关元、中级穴透热、扩热,三阴交传热等热敏现象。在确定每个热敏穴后以回旋(2分钟温热气血)、雀啄(1分钟加强敏化)、往返(2分钟激发经气)、温和灸(至热敏现象消失发动感传疏通经络)进行操作,于月经前10天开始连续治疗5天,治疗3个周期【5】

1.3观察指标

收集记录两组患者行不同治疗后VAS评分(运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价,满分10分,分数高疼痛越严重)以及临床疗效数据,并完成分析检验,以最终结果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5.0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以(/)表示、T比对检验、(n  %)整理,获得X2数值完成数据收集,P﹤0.05代表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临床疗效数据(,%)

组别

VAS评分

临床疗效

治疗前

治疗后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2.45±1.0

3.07±0.9

22(55.00)

16(40.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12.56±1.0

5.95±0.8

16(40.00)

15(37.50)

9(22.50)

31(77.5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的发展,中医技术得到良好拓展及进步,在多种疑难疾病中取得良好医疗价值【6】。经行腹痛、室女痛经为中医诊断痛经范畴,中医辨证分析认为通则不痛、行经前后、学海游充盈而变成泄溢,同时气血盛而急聚,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所发生痛经。针灸治疗痛经核心在于得气,激发经气感传,气至病所,但部分患者易出现晕针、疼痛等不良现象,因此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而热敏灸疗法为中医技术艾灸新疗新方式,基础理念是通过腧穴热敏化方式进行治疗,临床表现以透热、扩热、传热、局部微热或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身不热,为热敏化重要现象。热敏灸治疗原理是通过对热敏穴位置的探查,在热敏穴上实施相应的灸法操作,使患者感受到腹部出现散热或透热,以及小腿部出现传热等热敏现象,让患者感觉到舒适,达到温热气血、激发经气、发动感传疏通经络效果,进而缓解腹部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在整个实施治疗过程中,艾条并不会接触人体,不会对身体造成创伤,且无疼痛感,并且可在确定热感位置后,患者可以在家自行操作,具有较高的方便性、安全性。

本次应用结果显示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进行治疗,更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强,谢林发.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39(04):792-794.

【2】关琦,张化莲,张珊珊.热敏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21,53(19):208-211.

【3】赵翠云.少腹逐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 2023,52(01):28-30.

【4】宋云静,黄子葵,李斐.热敏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青少年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22,26(34):99-101.

【5】陈聪,卢岩,王健.热敏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规律研究[J].河南中医. 2022,42(07):1091-1095.

【6】姚雪,杨春,栗晓艳.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44(05):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