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茂林镇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云南 昭通 657307
摘要:羊肠毒血症是绵羊生产过程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低,但造成危害较大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发病较为突然致死率较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羊肠毒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羊肠毒血症;临床症状;诊断;防治措施
羊肠毒血症是现代羊养殖场当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低,但是造成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是由产气夹膜梭菌感染引起。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该种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注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当出现疑似病例之后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诊断,确保早发现有效处理环境患病羊的临床症状,避免造成严重的死亡。
1、流行病学
1.1病原特征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D型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引起该组细菌属于梭菌属的成员,根据产生的外毒素类型,魏氏梭菌分为A、B、C、D、E共五种类型,其中D型和C型菌的外毒素可导致山羊和绵羊发生肠毒血症。菌体为革兰氏阳性、厌氧、粗大杆菌,在菌体中央或略偏于一侧会生长出芽孢,芽孢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动物体内形成,有助于菌体抵抗消化系统的机械作用。该种细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包括α、β、ε、θ等12种,这些毒素可导致病羊全身性毒血症,损害神经系统,引发休克和死亡[1]。
1.2流行特点
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体为D型魏氏梭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菌随羊的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等环境。羊在摄食受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时,病菌进入肠道,当羊群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强时,定植在肠道当中的病原微生物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当羊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抗体水平不足时,病羊会繁殖生长产生毒素导致羊肠毒血症的发生。绵羊和山羊均易感,但以绵羊的发病率较高,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羊均可能感染,但以4~12周龄的哺乳羔羊最为易感。羊肠毒血症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发生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季节,如春夏季节。低洼、易积水的地区以及风口、阳光直射的地方,羊肠毒血症的发生率较高。
2、临床症状
羊肠毒血症的潜伏期短,通常症状出现迅速,因此很多时候病羊在出现明显症状前就已经死亡,最急性型的病例可能在几分钟内死亡,而急性型的病例的潜伏期通常为几小时到一天。最急性型病羊可能在抢食嫩草时突然表现出异常行为,很像急性中毒,呼吸急促、口流涎水,随后迅速死亡。急性型出现食欲废绝、腹胀、腹痛、全身颤抖、头颈向后弯曲、转圈、口鼻流沫等症状,然后出现腹泻,粪便初呈粥状,后变为黑褐色稀水,可能含有血块,濒死期出现肠鸣或腹泻,排出黄褐色水样稀便,在倒地后出现痉挛,眼球转动、磨牙、头颈后仰、四肢痉挛等症状。有些病例可能出现精神沉郁、步态不稳、感觉过敏、流涎、角膜反射消失等症状。
3、病理变化
由于肠道内细菌分解内容物产生气体导致尸体出现明显的膨胀现象。胃肠道充满气体和液体,真胃内常有未消化的饲料。肠道特别是小肠黏膜,出现充血、出血现象,严重时整个肠壁呈红色或出现溃疡。肾脏变软,类似泥状,肝脏肿大、质脆,胆囊充盈肿大,可达2~3倍正常大小,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出血、水肿,胸腔腹腔道中会存在大量鲜红色的积液,心脏扩张,心内、外膜出现出血点。
4、实验室诊断
在严格的无菌操作条件下,从病亡羊的肾脏和心脏等器官中提取组织样本,并制成涂片用革兰氏充分染色,接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样本,观察到大量粗壮、两端圆钝且带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染色的杆菌,初步判定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发的羊肠毒血症。在同样的无菌条件下,使用接种环从病亡羊的肝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取出病料,并进行处理。然后,将这些细胞分别接种到肝片肉汤和血液琼脂平板上,置于37℃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培养,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菌的生长特性。培养8小时后观察到肝片肉汤变得浑浊并产生大量气泡,培养24小时后可以在管底观察到白色沉淀物,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则会形成圆形的菌落。结合上述特征,可以判定病原为产气荚膜梭菌,由此可以判定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发的羊肠毒血症。
5、防治措施
5.1治疗方案
发病之后应该第一时间做出有效诊断,然后对患病羊群实施紧急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并对污染圈舍进行有效的清理。患病羊首先灌服5%~10%的清澈石灰水,成年羊每次使用200mL,羔羊每次使用50mL,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利用生石灰水能够更好地中和肠道当中的毒素。同时对患病羊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治疗,首次用药加倍推荐使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1mL/kg·bw,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为一个疗程。同时要加强营养补充搭配,使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500~800mL,维生素C注射液40mL(1次用量),20%的安钠咖注射液10mL,混合之后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按照上述方案进行,为期3~5天的治疗,养殖场病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5.2预防措施
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羊肠毒血症最常见的手段,常用的疫苗包括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羔羊痢疾三联四防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提高羊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不论羊群大小,每只羊使用5毫升。合理调配饲料,避免羊只采食过量的结籽牧草或精饲料,特别是避免在春夏之际抢青、抢茬,以及秋季过量食用结籽饲料,饲喂过程中应根据羊只的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合理控制饲料的种类和数量。日常保持羊舍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和积水,每周进行一次常规的清洁消毒。羊舍应建立在较高地区,确保羊群每天有至少2~3次15分钟以上的运动量,增强羊只的体质,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一旦发现羊只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隔离病羊,并对健康羊只进行监测和预防措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传播。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羊肠毒血症诊治过程中,应该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对病情作出初步诊断,然后采集病料开展有效的实验室诊断,在明确病原基础上,要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羊舍的有效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杀灭环境当中的病原微生物,增强羊群身体抵抗力,避免出现内源性感染,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巧梅.羊产气荚膜梭菌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J].今日畜牧兽医,2023,39(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