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研究

武兆妍

呼和浩特市第七中学 01003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以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地理素养。首先,文章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分析了地理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地理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策略的成功应用。最后,文章对地理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理教学;深度融合;民族团结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注日益增强。在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全体中华儿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形成的团结统一、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识和行动。然而,当前地理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缺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挖掘,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足等。因此,研究地理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地理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即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二是对国家的认同,即认同我国的国家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国家的国际地位等;三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即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四是对民族团结的认同,即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在我国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理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增进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地理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一些地理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一些地理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的培养。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民族认同感。它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整体,无论地域、方言、民族成分如何,都具有共同的身份标识,即中华民族的一员。这种认同感是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侮、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中的普遍认同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是引导中华民族共同追求的精神指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民族精神。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强调中华民族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奋斗、追求进步的重要动力。

三、地理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地理教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识和认同。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精神纽带,将地理教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地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使学生对我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尽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显著,但我们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团结和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地理教学还可以通过分析各地的经济、文化、历史等特征,使学生了解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讲解我国南方地区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地理教学还可以通过分析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这种自豪感和使命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地理分界线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南北朝、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地理变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关系,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因此,地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家观念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四、地理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地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地理环境的认知,从而加深对其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的理解。通过学习地理,学生能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增进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了解与尊重,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领土意识。通过对我国疆域、行政区划、地理位置等内容的教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使命与责任,强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授“我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课时,通过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特点,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再者,地理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通过对地理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动力。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为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的事业。地理教学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户外考察、地图绘制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地理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为构建和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一是深入挖掘地理教学内容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素,将民族知识、国情教育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二是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如开展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三是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渊.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地理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以“洋流”为例[J]. 考试周刊, 2024, (24): 135-138.

[2]高恩坪. 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 读写算, 2024, (17): 35-37.

[3]赵春芳. 以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J]. 读写算, 2024, (17):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