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控制策略与成本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与成本优化研究

冯涛

扬州筑苑工程招标咨询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不对称、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技术与经济脱节等。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以及促进技术与经济融合等,通过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共享平台、明确各参与主体责任、引入价值工程分析、推广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加强技术与经济人员沟通协作等,旨在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精准度与效率,确保项目成本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机制;技术与经济融合

引言

工程造价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与成功实施。在实际操作中工程造价控制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失误、管理机制不健全引发的控制漏洞以及技术与经济脱节造成的成本浪费等。文章旨在深入分析这些挑战,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一、工程造价控制的特点

(一)全过程性:工程造价控制的全方位覆盖与阶段间紧密互动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其特点在于全面覆盖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直至竣工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决策阶段的造价预估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投资规模与成本控制基调为后续阶段设定了框架。设计阶段则进一步细化造价预算,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实现成本节约。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阶段通过明确造价条款与责任划分,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操作规范[1]。施工阶段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造价管理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竣工阶段通过结算审核全面总结项目造价,反馈至后续项目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

(二)动态性:工程造价的灵活应对与市场环境的多变挑战

工程造价控制具有显著的动态性特征,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响应与及时调整上。设计变更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可能源于业主需调整、设计规范更新或现场实际情况变化等。设计变更往往伴随着成本的增减,造价管理者需迅速评估变更对造价的影响并作出相应调整确保总成本可控[2]。施工条件的变化如天气因素、地质条件等也可能对工程造价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面对这些挑战造价管理者需采取灵活多变的控制策略,如加强风险管理、预留变更资金、优化施工方案等,以应对施工条件变化带来的成本波动。

(三)系统性:工程造价控制的综合性与多维度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本质在于整合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资源与智慧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这要求造价管理者不仅要精通造价计算与成本控制的技术方法,还需具备深厚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在技术层面需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与设计软件,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材料消耗。管理方面则需建立健全的造价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工程造价控制的系统性特点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二、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工程造价控制的隐形障碍

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等参与主体往往掌握着不同程度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信息不对称不仅增加了沟通成本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决策偏差最终都可能导致预算超支、成本浪费等问题的出现。为了减轻信息不对称对工程造价控制的不利影响,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与流通性,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挑战,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造价控制的制度瓶颈

当前工程造价控制机制中,管理机制不健全是显著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责任划分不明确,各参与方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等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具体职责界定模糊,导致推诿扯皮现象频发影响控制效率。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一大缺陷,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力度难以确保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不佳责任划分不明,使得控制责任难以落实监督机制不完善则让违规行为有机可乘,进而引发工程造价超支、资源浪费等问题。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划分,加强监督力度是提升工程造价控制效果的关键。

(三)技术与经济脱节:工程造价控制的双重挑战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技术与经济的脱节现象屡见不鲜,设计阶段往往过于追求技术先进性与美观性而忽视了经济因素的考量,导致设计方案成本高昂难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施工阶段缺乏技术创新沿用传统施工方法,不仅效率低下 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这种技术与经济的分离,使得工程造价控制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为破解这一难题,需在设计阶段引入价值工程分析平衡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实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并重。而在施工阶段,则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三、工程造价控制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工程造价信息透明新生态

为应对信息不对称挑战,工程造价控制急需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共享平台,汇集项目各阶段、各参与方的关键数据,提升信息透明度与流通效率。工程造价信息共享平台不仅有助于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等主体及时获取准确的市场价格、设计变更、施工进度等信息,还能为精准预算、成本控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信息化手段还能促进沟通协作减少误解与冲突,共同推动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管理机制:明晰权责,强化监督,驱动工程造价控制高效运行

为提升工程造价控制效果,完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应明确界定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与权利,确保各方在造价控制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协同合作。通过签订详细的合同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与绩效标准,为责任追究与激励机制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工程造价控制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估,确保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还需引入第三方审计与评估机制,提高监督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将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与各方利益挂钩,通过奖励优秀、惩罚失职等方式,引导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控制。

(三)融合技术与经济:共创造价优化新路径

促进技术与经济深度融合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分析平衡功能与成本并优化设计方案。施工阶段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强技术与经济团队的紧密合作,打破专业壁垒,让技术决策融入经济考量、经济分析支撑技术选择。通过双方协同努力,实现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完美结合,共同推动工程造价控制的持续优化,确保项目成本效益最大化。

总结

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工程造价控制策略与成本优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以及促进技术与经济融合等解决思路。这些思路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工程造价控制的精准度与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与成本浪费从而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高效推进。工程造价控制策略与成本优化强调了技术与经济融合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控制。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管理的持续优化,工程造价控制将向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美,毛小林.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J].砖瓦,2023(10):117-119.

[2] 丁兰.绿色公路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优化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 2023, 8(2):133-135.

[3] 曲雪佳.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研究[J].  2021.DOI:10.12254/j.2096-6539.2021.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