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三兴学校
摘要:陶行知老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及其缓慢、细微的,他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在当下快节奏,因电子产品而日渐浮躁的生活环境下,教育更需要讲究一个“慢”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心中有爱,努力探索爱的维度,才能真正去思考和践行“慢”的教育。
关键词:慢教育 爱 维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明白,这几个字所蕴含的意思,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人是教育的目标,学校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发展模式和人的成长模式。张文质博士阐述:教育就像一个“慢活”和“细活”,它是一个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的影响和改变的过程。正如我们常言的“润物细无声”,教育的转变也同样的缓慢和微妙。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持续的投入,以及对细节的精心管理和标准。在当下快节奏,因电子产品而日渐浮躁的生活环境下,教育更需要讲究一个“慢”字。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教育才可能达成“满”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经表述过,让真实的教育变成一种心灵相通的行为,从内心深处发出,触及心灵的深处。“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真正去思考和践行“慢”的教育。下面结合10几年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来谈谈“慢教育”视角下,“爱”的四个维度。
一、“爱”的角度,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我最喜欢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如果老师只高高在上把自己当老师,一直把孩子当孩子,那么永远走不进孩子的心里,体会不到教育的真谛。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可以说,每个班主任心中都有爱,对学生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都要管一管。有的班主任说,太难了,兼顾了这个,遗忘了那个,还常常被家长各种不满意。为什么有的班主任事事周全,并不是他们性格谨慎周全,而是选对了“爱”的角度。当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需要什么,和家长一样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么午睡时开关电扇、门窗,季节变化时叮嘱孩子们要增添衣服,下雨过后检查学生身上是否淋湿,跑步过后叮嘱孩子们擦掉背上的汗水,叮嘱孩子可以洗澡洗头了,等等,很多细枝末节的小事自然就会去关注。这些并不是哪个专家或书本可以全部教会老师的,只有将学生所需作为“爱”的视角,老师才会自然地去关心学生的生活点滴,关注每个孩子的心情变化,情绪起伏。也许,孩子父母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也许有的孩子缺失父母的家庭教育,也许有的孩子家长素养不高,家庭教育欠缺,我们班主任就是那“储备”的家长。
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懂得“慢教育”的真滴,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静下心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和劳动;鼓励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和创新;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言行等等。只有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思考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标,教育才会有效果。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点化孩子;用共同的规则约束师生共同文明的行为;用耐心和恒心带着孩子们去分析探索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现象。通过启发教育,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形成正确的三观,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的“慢”需要平和的心态,而站对角度,方能平和心态,给予学生真正所需,老师也能收获幸福。
二、爱的宽度
“慢的教育”更需要有宽度的爱。曾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中有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亦然,在集体教育中,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有耐心地陪伴、等待和帮助每个孩子慢慢成长,这是教育的大爱,也是大智慧。
把学生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个体,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能做的班主任要放手,学生做不好的,绝不批评,教他们怎样做更好。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班主任应该要明白,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不逐步放手,孩子们怎么成长?不允许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犯错或失败,这只能是想象。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犯错误是正常的,甚至一次一次犯同样的错误,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班主任总是执着于质问学生:怎么又犯错了?学生估计没法回答你。不妨抛开这些问题,带领孩子们分析错误带来的后果,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更重要。
宽容并不是放任和不闻不问,而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或结果要宽容对待,不要反复盯着事件唠叨,但,对事件的处理和随之产生的教育价值,老师应该要细细琢磨,让其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不要一味强调“不可以做什么?”不妨告诉孩子,不要怕这个不敢做,那个能做吗?只要在你的心中思考“我可以做什么。”和“做了这件事后的后果
”这两点就可以。我们的孩子即使成绩不优异,也应该是自信和有灵魂的。
三、爱的尺度
“慢”的教育还需要有尺度的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些都告诉我们:爱要有尺度。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形成是需要不断强化的,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叮嘱孩子们,将规则牢记心间。同时适当的奖惩也能让孩子们心中有杆秤,才能明白何为底线。比如:不在楼梯栏杆上滑行,不在走廊栏杆处玩攀越;不经过他人同意,不可拿他人东西;不辱骂、欺负他人;不浪费粮食和水;不顾垃圾分类,乱扔垃圾等。将这些关乎生命安全、道德底线、文明公约等作为班级班规。经过班会,和同学们共同制定适当的奖惩机制。所谓知而后行,孩子们只有明白了规则才有正确的是非观,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正视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地改正。
同时,在面对孩子们的犯规,老师首先要坦然面对,客观评价并积极引导。比如,有同学在楼梯上不顾安全,贪玩滑行,这是班规中严令禁止的行为,也分析过利弊,可还是有学生明知故犯,首先客观讲清事实,得到当事同学确认后,问其是否应该接受惩罚,惩罚是:每天课间要做安全巡导员,阻止不安全的行为,为期一周,写好总结并读给同学们听。一周下来,他会深有体会,安全二字更能牢记心间。也有同学惹事打架,发现后,第一要确认事实,然后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后果,有无方法可以避免,然后,引导思考,对于已经造成的错误该如何解决,最后,接受相应的班规惩罚:劳动一周后写好总结。爱的尺度是什么?很多时候,是教育示范的标杆,孩子们以此来鉴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绝对不能做,逐渐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但作为老师,不要敷衍处理班级中出现的每一件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有可能都是教育的大契机,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也许,这样的“爱”孩子们一时之间还体会不到,只要他们稍微长大些,他们便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正的“爱”有效期是一辈子。
四、爱的温度
让孩子感受到每一次努力后的成就感,让孩子学会感恩身边的人,让孩子学会善良和诚实,让孩子学会有温度的与人相处。这些都是老师在平时的班级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某些同学坚持了一暑假的阅读打卡,开学初,老师奖励他们喜欢的礼物和奖状,孩子们很惊喜,因为老师事先并未承诺,只告诉他们,付出总有收获,也会被人发现;当有的孩子每个星期的值日总是默默早到,并默默帮助同组的孩子做完值日,为的是让早读早点开始,老师也奖励,孩子会很感动,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老师都看在眼里,同时,也告知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保持初心,秉持善良,总有人会看到你的闪光点;当成绩不是很好的那个孩子经常不怕脏不怕累地主动去倒垃圾,即使不是他值日,也许因为他只是想趁机出去走走,老师也奖励,并肯定他有责任感,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忽略那偶尔冒出来的小趣味,时间一长,孩这孩子还真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六一给孩子们一些仪式感,给点惊喜;同学生日了,唱首歌送个祝福;毕业了,做点值得孩子们回忆的事、、、、、作为班主任,既要把自己汇入孩子群,也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班级中的琐碎小事,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也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加点调料。这样有温度的教育更能让学生感悟深刻。也许,很多年后,孩子们依然记得那个感动或激动的瞬间,想起老师那有意味的言语。
有温度的爱,能唤醒彷徨迷茫的孩子,也能挽回一个心生绝望的孩子。孩子是十分敏感的,老师是否出于真心的“爱”,他们能感受到。教育的“慢”更应该在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细心地浇灌有温度的“爱”,引导我们的孩子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
“慢教育”应该顺应“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的教育理念,关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在看似闲庭漫步的节奏下,润物细无声、点亮心灵。老师不是班级的看守者,不是法官,也不仅仅是教书的先生。我们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是夜间行走在街头的那盏路灯,是茫茫大海上航行的指南针。面对快节奏的当下,老师们更要“慢”下来,把握好“爱”的四个维度,慢慢地陪伴,慢慢地引导,慢慢地等待花开!
参考文献:
[1]钱红雨.《慢生活 慢教育--由《放飞蜻蜓》说开去》 [J].课程与教学,2015(5)
[2]张文质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