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规划策略与管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规划策略与管理实践

琚康和

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314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策略与管理实践,提出强化法律法规执行、推动多方协作共建共享、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等对策。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及公众法律意识,建立多方合作平台并鼓励公众与企业参与,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和3D建模等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保护。本文旨在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策略;管理实践;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引言: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核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街区更新成为关键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通过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保护更新的必要性。提出强化法律法规、推动多方协作、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等对策。探讨信息化管理、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和3D建模在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理论基础

1.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行保护,注重遗产地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通过对遗产地的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协调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过程中,需兼顾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现代功能的引入,促进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的延续性和变迁过程,强调文化与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的互动关系。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中,需要考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网络,确保保护措施能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特征相适应,从而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4.经济价值理论

经济价值理论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文化和教育价值,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增长点。在保护更新过程中,需平衡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适当的商业化和旅游开发,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的双赢。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规划策略

1.保持原真性与整体性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与整体性是首要任务。在规划过程中,应保持街区的传统格局、历史建筑风貌及文化氛围,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现代化改造对街区原貌的破坏。

2.公众参与与社区共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通过社区共建,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规划与决策过程,形成共识,共同推动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3.合理功能置换与空间利用

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对街区功能进行合理置换和空间利用。通过引入适当的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增强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更新。

4.综合利用多种保护手段

结合法律保护、规划控制、财政支持等多种手段,形成系统的保护机制。例如,通过制定保护法规、设立专项资金、开展修缮工程等,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长效保护与合理更新。

三、管理对策与建议

1.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

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具体措施包括: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根据国际国内保护标准,制定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责任主体。

建立健全执法机制:成立专门的执法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设立相应的惩罚措施,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开展法律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法律宣传,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使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推动多方协作与共建共享

建立政府、企业、社区、公众等多方协作机制,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共建共享。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多方合作平台:搭建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参与的合作平台,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共同讨论和制定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鼓励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咨询、社区活动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提升社区居民对街区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引导企业参与: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通过PPP(公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促进资源整合:整合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的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

3.创新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

引入现代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具体措施包括:

信息化管理:建立历史文化街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技术,实现对街区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共享。

智能监控:在历史文化街区内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控街区的保护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街区的安全和完整。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街区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3D建模:利用3D建模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精确记录街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为保护与更新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同时,3D建模还可以用于虚拟展示和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三、结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和管理实践。通过保持原真性与整体性、促进公众参与与社区共建、合理功能置换与空间利用等策略,以及强化法律法规、推动多方协作、创新管理模式等措施,可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和总结不同背景下的保护更新经验,为全球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活化策略研究——以商丘古城中山大街为例.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05)

[2]刘妍.周国艳.2000—2021年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综述.建筑与文化. 2024(04)

[3]刘正增.文化基因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徐州户部山为例.今古文创. 2024(12)

[4]朱玄戈.甘文泉.王蔚.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对比分析.中国名城. 2024,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