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活力之泉,浇灌学习之园——《草原》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2
/ 2

引活力之泉,浇灌学习之园——《草原》教学案例

周怡

新疆可克达拉市六十六团第一中学 835903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翻开了新的篇章。教师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本领,采取合适的方法开展深入教学,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融入其他学科的优质内容,谋求“五育并举”的教学目标。引课程改革这一“活力之泉”,滋润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学生们的兴趣,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善学、乐学、轻松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将学生们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完善进步。重视学生们的主体感受,不断优化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感知与学习体验,让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全新活力,浇灌学习之园。

课程分析

《草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所写的一篇散文。老舍先生以细腻的笔调描绘出了汉人初次见到草原上别样风土人情的体会与感受,讴歌了蒙汉同胞之间的民族情谊。本文在表达上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情景结合,将自己的亲眼所见与亲身所感融合,进行细致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丰沛的情感。二是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将景物写的具体可感,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在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帮助学生们感悟、学习老并模仿舍先生高超技法,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

根据过往教学经验与本课内容,教师从三个教学纬度出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记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大致分析,了解文章的三个层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大致内容,学习课文中老舍先生对于“情”与“景”的独特表达方式,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和词语。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燃起对祖国大号河山的热爱。并从课文中感受那份真挚的民族情谊。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程引入——美丽的大草原

1.引入:教师完成课前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草原吗?提到草原你会想到什么?

(2)草原上有骏马,有奶茶,还有善游牧的少数民族。

2.展示:教师展示提前准备好的课件。

(1)陈巴尔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明珠。(展示相关图片并播放音乐《呼伦贝尔大草原》)

(2)在这片草地上,生活着蒙古族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展示相关图片并播放歌曲《套马杆》)

3.讨论: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1)在刚刚的歌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2)我们听到了:白云朵朵、草原母亲、额尔古纳河、蒙古包、雄鹰、威武的汉子、套马杆、牧场、流浪。(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3)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蒙古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游牧文化,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大家庭。

4.活动:引导学生们进行活动。

(1)说一说,你对草原的初印象。

(2)草原是美丽的、洁白的,是蒙古族人自由驰骋的广袤天地。

5.教学:教师进行字词教学,为后续的学习扫清障碍。

(1)重点分辨“蒙”的三种读音及其释义。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里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师生谈话等方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及背景知识,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开展埋下伏笔。)

环节二:课中探究——草原上的马背民族

1.衔接: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学习。

(1)展示作者老舍先生的生平。

(2)师:我们见到美丽的草原,会发出惊叹,大作家老舍先生亲身游历草原之后,又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写下怎样的文字呢?

(3)通读课文,圈出你认为写的好的词句。

2.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开展课堂活动。

(1)来到陈巴尔虎旗之后,老舍先生见到了些什么?经历了什么?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

(2)来到草原后,老舍先生先欣赏了草原风光(1自然段。接着,他受到了蒙古族人们的热情迎客(2-3自然段。最后,大家熟络起来,聚在一起主客联欢(4-5自然段

3.探究:开展小组探究,进行深入学习。

(1)按照“草原风光、热情迎客、主客连环”的顺序,与小组伙伴进行合作,交流一下老舍先生的点睛之笔。

(2)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

(3)草原风光: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翠色欲流、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4)热情迎客:“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

(5)主客联欢:“既大方,又有点羞涩”、“会心的微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

(1)为什么老舍先生的文字如此生动又富有感情,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比喻:将河比做带子,十分生动形象。

(3)对比:将初入草原的“静”和主客相见的“动”进行对比,衬托出浓厚的情感。

(4)反复描写“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的好客和热情。

(5)反复描写动作:表现出主客你来我往的热情。

(6)……(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发现)

(设计意图:小学的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自行从字词句段等多个方面对课文进行赏析。并从这些细节中引导学生们去感受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绪,学会相应的表达方法,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环节三教学总结与延伸——蒙汉情深何忍别

1.讨论: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

(1)说一说,你觉得草原的什么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最深刻印象?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草原景美情更美。

(3)老舍先生看似是在写景,却情景交融,表达了蒙汉一家亲的珍贵情感。

2.延伸:教师安排延伸活动。

(1)发挥想象,根据你的理解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进行扩写。

(2)浏览互联网,找出我国其他民族的聚居地,并对其风土人情、民族文化、饮食习惯等进行记录,制作“民族档案”。

(设计意图: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应该进行相应的延伸,帮助学生们了解各类知识,并创设高质量的课后延伸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总结与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革新。教师要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于实践中不断磨砺自身,成长为教学多面手。

1.运用多元教学方法

在此次《草原》的教学中,教师旁征博引,吸收了前人的优质教学理念,运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建设。在课程引入环节,教师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师生谈话等方法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课中探究环节,教师鼓励幼儿们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后延伸环节,教师也为学生们设置了相应的课后延伸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课程建设、环节建设更加立体、全面。

2.德智并举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将德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小学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来培养学生们的道德素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质德育素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设,给学生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在此次《草原》的教学中,教师就针对教材的核心内容进行挖掘,带领学生们深入感悟老舍先生文中所展现出的“民族团结”之情,落实德育教学的目标,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