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流变学量化为基础的食物稠度调整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3
/ 2

食物流变学量化为基础的食物稠度调整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分析

洪萍 王冰冰(通讯作者)

扬州大学附属兴化人民医院 江苏兴化 2257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脑卒中伴随吞咽障碍患者以食物流变学为指导量化食物稠度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增加以食物流变学为指导进行量化食物稠度饮食干预。结果:干预前吞咽功能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吞咽功能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2.94%,对照组14.71%,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以食物流变学为指导进行量化食物稠度饮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食物稠度;食物流变学

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预后差等特点,患者的残疾与死亡风险较高,吞咽障碍是广大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后遗症,可对其经口摄食、机体营养状况造成影响[1],并且容也容易引起误吸、呛咳,甚至出现吸入性肺炎,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来确保其顺利进食、改善营养状况意义重大[2]。食物流变学以弹性力学和物体流体力学作为理论基础,是对食物的粘弹性质与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近年来食物流变学在吞咽障碍病人的饮食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本文将分析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以食物流变学为指导通过量化食物稠度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68例脑卒中伴随吞咽障碍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n=34例)、观察组(n=34例),观察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8例、16例;年龄情况如下:52~85岁,平均数(69.36±2.06)岁;脑卒中类型:出血性共计9例,缺血性共计25例。对照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7例、17例;年龄情况如下:50~83岁,平均数(69.35±2.08)岁;脑卒中类型:出血性共计8例,缺血性共计26例。2组以上各信息资料平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临床干预,即指导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例如经口摄食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口腔器官运动锻炼,结合患者的洼田饮水实验结果,并依据既往的工作经验来给予患者日常饮食指导,积极做好日常的口腔清洁工作,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同时做好心理疏导。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以食物流变学为指导进行量化食物稠度饮食干预,方法为:(1)组建饮食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神经内科医师、营养保健科医师以及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等,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全体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以及考核,掌握食物流变学的理论、目前研究进展以及吞咽障碍病人的饮食干预方法、注意事项。全体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结合患者的吞咽障碍评估结果以及病情状况、机体营养状况等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定期对其吞咽障碍程度进行测试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于安全食物吞咽稠度进行合理调整,并修改患者的日常膳食计划;(2)吞糊实验:准备食物增稠剂若干、洁净器皿3个,分别将食物增稠剂与适量温开水进行混合,使其分别调整为不同的食物粘稠状态,即糖浆状、蛋羹状、布丁状。在实验过程中以5mL的干净汤勺作为实验单位,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利用软枕对其偏瘫一侧肩膀进行适当垫起,避免大幅度移动,将所制备的不同程度的食物分别遵循5mL、10mL以及20mL的顺序进行喂食,指导患者尽可能一口吞下,观察其是否出现呛咳以及出现声音嘶哑期间,还需对其血氧饱和度进行测试,记录是否有血氧饱和度降低超过3%的情况,如有上述情况中的任意一项即为患者的吞糊实验失败,并将实验失败前的一级食物稠度来做为患者的安全吞咽食物稠度,据此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方案;(3)饮食干预:小组成员结合安全吞咽程度评估结果以及病情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营养食谱,例如制作糖浆状食物主要有蔬菜汁、新鲜水果汁、米汤、稀酸奶或者新鲜豆浆等;蛋羹状食物主要有嫩豆腐、芝麻糊、蒸鸡蛋糕以及较稠的藕粉糊等;布丁状食物主要有较稠的酸奶、芋泥、新鲜的水果泥、蔬菜泥以及肉泥等。在患者饮食期间需要营造安静、温馨、整洁的进餐环境,指导患者在进餐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时需要配备好相关的抢救器材。患者维持端坐卧位,尽可能指导患者进行自行进食,每次进食完成后仍需要维持15分钟左右的半坐卧位,防止进食后发生误吸现象。每次进食后的30分钟内应指导患者避免进行翻身以及避免为其进行吸痰。2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干预前后均对其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方法为洼田饮水实验,保持坐立体位,准备30mL温水指导患者饮用,做好饮水观察,划分为I~Ⅴ级,并对应记为1~5分,≥3分即为存在吞咽障碍,分数越高吞咽障碍越严重。(2)记录2组患者出现的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例如误吸、营养不良、贫血、吸入性肺炎等。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s),即均值加减标准差,均为t检验,计数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n(%)],均为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吞咽功能评分组间平行对比

干预前吞咽功能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吞咽功能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

表1 吞咽功能评分组间平行对比(±s,分

分组

n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观察组

34

4.13±0.26

1.67±0.13

6.036

0.025

对照组

34

4.14±0.25

3.06±0.20

5.175

0.031

t值

0.195

5.027

-

-

p值

0.637

0.028

-

-

2.2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

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2.94%,对照组14.71%,P<0.05。

表2 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n(%)]

分组

n

误吸

营养不良

贫血

吸入性肺炎

总计

观察组

34

1(2.94)

0(0.00)

0(0.00)

0(0.00)

1(2.94)

对照组

34

3(8.82)

1(2.94)

0(0.00)

1(2.94)

5(14.71)

χ2

2.035

1.195

-

1.195

5.026

p值

0.047

0.079

-

0.079

0.03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易产生吞咽肌群麻痹,进一步引起控制性协调障碍,增加了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风险,若未能有效干预还可能引起呛咳、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生存质量。近年来报道[4]指出通过逐步增加吞咽障碍病人的食物稠度,有利于改善其经口进食状况,并可逐步促进吞咽障碍的缓解以及提升吞咽功能。传统的饮食干预方法主要为改变患者的食物性状来预防误吸、呛咳等并发症,然而并未进行规范化的饮食管理,主要为主观判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食物流变学为指导量化食物稠度则能够明确具体的安全吞咽食物稠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有利于提升饮食干预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从本次的分析结果来看观察组干预后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该饮食干预方案更有利于提升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以食物流变学为指导进行量化食物稠度饮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曲海霞,杨华,于秀荣.循证护理联合食物流变学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4):186-188,192.

[2]马静,郭琳.依据食品流变学量化食物稠度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7):48-49.

[3]宋洁.食物稠度规范化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131,151.

[4]侯明闪,李雅楠,苏娜娜.食品流变学量化食物稠度导向的饮食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3):2471-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