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241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卒中康复护理干预在用于卒中患者护理时对患者肢体残疾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卒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卒中患者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卒中;致残率
引言: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收治的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损伤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引起的大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故而脑卒中具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患者即便经过有效的治疗,也有很大一部分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将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49-79岁,平均64.04±5.38岁。其中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给予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常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饮食管理,日常指导患者科学用药,积极预防患者脑卒中并发症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认知干预。根据患者认知水平、年龄等不同给予患者个体化的认知干预,应用启发或者是诱导方式来向患者重点讲解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和康复护理的内容、重要性,利用直接或者是启发性提问的方法来诱导患者去独立思维,对于存在认知错误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认知和依从性。②肢体康复干预。在患者病情略微稳定后可给予其肌肉按摩来改善患者肢体肌力,同时还可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按摩方式,让家属定时帮助患者按摩患肢,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状态,降低肌肉萎缩的发生。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用理疗、针剂等措施,以提高患者肢体的康复效果。患者病情进一步稳定后可给予其床上主动、被动功能训练,训练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量。③失语康复干预。对于完全性失语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通过练习单音节发音来改善失语情况,然后逐渐增加训练内容,鼓励患者勇敢开口练习。对于部分失语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家属应耐心与患者沟通,注意倾听患者的表述,提高参与语言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对于难治性语言障碍患者,除了给予其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和药物干预外,还可给予其听、说、读、写等多维度的康复训练,提高其语言能力恢复效果;④吞咽康复干预。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需给予其吞咽康复训练。训练时可采用小冰棒来刺激患者的舌根、软腭、咽部等位置,指导患者同时进行吞咽动作,吞咽时可将冰水同时吞下。对于存在呛咳情况的患者,可协助其取侧卧位,训练时让冰水沿着嘴角流出。通过反复刺激和训练来帮助患者提高吞咽功能。同时还可指导患者做鼓腮、伸舌、咀嚼等动作,增强颊部、轮匝肌等活动能力。⑤日常活动康复干预。指导患者养成每天早期排便的习惯,以促进机体消化功能的恢复。同时帮助患者制定详细的日常活动训练计划,包括洗脸、刷牙、梳头、穿衣和吃饭等,帮助患者能够更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3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量表总分在1-42分间,分值越高及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
②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估,量表采用百分制,上肢占66分,下肢占34分,量表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越好。
③致残率:参考肢体残疾分级标准对患者干预后残疾率进行统计,残疾率分为无残疾、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个等级,等级越高残疾情况越严重。残疾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总患者数*100%。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残疾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水平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效果更加显著(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NIHSS评分对比(分)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
对照组 | 20.04±1.73 | 11.97±1.02 | 4.979 | 0.001 |
观察组 | 20.02±1.68 | 9.74±0.58 | 7.384 | <0.001 |
t | 0.012 | 2.688 | - | - |
P | 0.991 | 0.028 | - | - |
2.2运动功能
虽然两组患者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Fugl-Meyer评分对比(分)
上肢 | 下肢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31.48±3.85 | 42.49±3.17* | 14.31±1.03 | 21.69±2.63* |
观察组 | 31.36±3.69 | 50.36±3.06* | 14.39±1.04 | 27.02±2.42* |
t | 0.032 | -2.526 | -0.077 | -2.508 |
P | 0.975 | 0.035 | 0.940 | 0.036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致残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致残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致残率对比(n=45)
分组 | 无残疾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残疾率 |
对照组 | 31 | 6 | 5 | 2 | 1 | 31.11% |
观察组 | 39 | 3 | 3 | 0 | 0 | 13.33% |
x2 | 4.114 | |||||
P | 0.043 |
3讨论:
常规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重点多放在疾病干预方面,虽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于降低患者肢体残疾率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康复管理,通过对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来达到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目的[3]。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应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残疾率也明显降低,提示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在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时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结论: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国应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残疾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吕阳.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2):148-151.
[2]李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12):136-139.
[3]刘丽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21,19(9):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