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红十字医院 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仪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并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内瘘血流改善情况、内瘘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内瘘血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内瘘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在其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仪,有助于内瘘使用时间的延长,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关键词:红外线照射治疗仪;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应用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方式,其能够使患者生命得以维持,促进其生命质量的提升,而血液透析治疗的关键是要保障血管通路处于通畅状态。为此,需要手术建立动静脉内瘘,旨在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受到自身和血管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有些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偏短,极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手术顺利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通常情况下,临床会采取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方式,使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得以延长,然而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1]。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借助远程红光原理,辐射输出特定的频谱和低能量红光在人体发挥作用,其能够起到消炎镇痛和活血化瘀的作用。现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应用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有效性。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表1)。
表1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n]%)
资料 | 观察组(n=50) | 对照组(n=50) | t | P | |
性别 | 男 | 24(48.00) | 23(46.00) | 0.709 | 0.187 |
女 | 26(52.00) | 27(54.00) | |||
年龄(岁) | 57.62±2.65 | 56.68±2.36 | 0.165 | 0.751 |
1.2方法
对照组:针对性功能训练。(1)护理人员将患者术侧肢体适当抬高,并叮嘱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压迫术肢,抽血和测量血压等操作避免在术肢进行,叮嘱患者应保证衣物袖口松弛,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抗血管药物和降压药物。对患者内瘘通畅程度进行观察,针对出现内瘘口闭塞情况的患者,配合医师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患者在接受促内瘘手术后的24小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手指、腕部和肘部的功能训练活动。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等情况,应及时的停止训练,且训练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4天采用内瘘侧手捏橡胶球,每次训练时间为15分钟,每天进行三次。连续训练3个月。
观察组:针对性功能训练+红外线照射治疗仪。针对性功能训练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增加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仪。采用非热康谱血管内瘘治疗仪,放置在距离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部位20厘米处。每次干预时间为半小时,每天一次,连续干预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内瘘血流改善情况和内瘘使用时间
表2比较内瘘血流改善情况和内瘘使用时间(±s)
指标 | 观察组 | 对照组 | t | P | |
头静脉壁厚度(cm) | 干预前 | 1.71±0.55 | 1.72±0.55 | 0.085 | 0.913 |
干预后 | 1.38±0.10 | 1.66±0.55 | 3.134 | 0.004 | |
血流量(ml/min) | 干预前 | 371.42±6.20 | 371.62±6.52 | 0.014 | 0.989 |
干预后 | 548.26±7.30 | 422.63±6.57 | 16.869 | 0.000 | |
动脉瘤横径(mm) | 干预前 | 27.24±3.13 | 27.42±3.16 | 0.274 | 0.860 |
干预后 | 11.76±2.15 | 25.57±3.53 | 12.315 | 0.000 | |
内瘘使用时间(d) | 41.32±5.38 | 32.63±3.52 | 8.951 | 0.000 |
2.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表3比较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硬结 | 血栓 | 静脉炎 | 血管狭窄 | 隧道感染 | 总计 |
观察组 | 50 | 4.00%(2/50) | 2.00%(1/50) | 0.00%(0/50) | 2.00%(1/50) | 0.00%(0/50) | 8.00%(4/50) |
对照组 | 50 | 8.00%(4/50) | 6.00%(3/50) | 4.00%(2/50) | 4.00%(2/50) | 4.00%(2/50) | 26.00%(13/50) |
X2 | - | 4.568 | |||||
P | - | 0.003 |
3讨论
近几年,慢性肾衰竭患病率逐年上升,临床针对该类患者主要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为了能够保证血液透析治疗顺利开展,临床会采用手术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方式,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相关并发症[2]。为了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应加强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
针对性功能训练是现阶段临床针对该类患者的主要干预措施,即患者通过功能训练使其患肢血循环状态得以改善,有助于炎性水肿的减轻,使神经末梢压力得以解除,旨在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然而因患者肢体需要长时间处于功能位,导致其出现不适感,整体干预效果不理想
[3]。为此,应进一步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
红外线照射治疗仪的基础是远程红光技术,其是利用非热效应和热效应,将远程红光与辐射散发出的特定频谱红光结合在一起,其优势在于费用低、较高的安全性且无创[4]。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内瘘血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瘘使用时间比对照组短。该结果说明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应用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能够获得显著效果。主要是因为红外线照射治疗仪产生的热量能够在患者皮下直接发挥作用,在热效应作用下,有助于血管的扩张,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使内瘘血流量得以增加;通过非热效应能够使细胞活性得以增强,给血管内膜生长修复和血管内皮细胞氧化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有助于血流速度的加快,避免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5]。另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该结果说明远红外照射治疗仪能够有效控制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是因为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在改善患者血管微循环状态之后,有利于局部炎性组织的吸收的,使氧化压力得以降低,为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还能够使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和再生能力得以显著增强,为建立动静脉内瘘血管直径和血流量提供有利条件,使内瘘使用时间得以大幅度延长,相应减少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6]。
4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在其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仪,有助于动静脉内瘘血流的改善,同时还能够使内瘘使用时间得以延长,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聪聪,项方家.活血化瘀通络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31(03):472-474.
[2]徐娟,李花.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干预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14):169-172.
[3]姚芳,刘清燕,唐婷,等.个性化血管穿刺图谱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4,46(08):1278-1280.
[4]卓银霞,彭晓银,陈桂英,等.动静脉内瘘失功后焦虑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12):46-49.
[5]傅丽丽,万静芳,李丹,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障碍与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联勤军事医学,2024,38(03):228-232.
[6]王瑞雪,张磊,王心亮.动静脉内瘘和隧道式导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及心功能的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4,27(0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