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急、病情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本文旨在探讨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急诊护理模式的各个环节及其重要性,并总结了其对心功能改善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了更全面的护理策略参考,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模式;心功能
一、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迅猛、病情险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 。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多,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且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已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高效且精准的救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而急诊护理在此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急诊护理不仅是医疗救治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决定患者生死存亡、影响其后续康复进程的关键因素[2]。
鉴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深入探究急诊护理模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具体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这不仅有助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1]。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一)病理生理[1]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随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肌重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二)临床表现[3]
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三、急诊护理模式的构成要素[4]
(一)快速准确的病情评估
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等,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
(二)优化的急救流程
建立胸痛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迅速接受各项检查和治疗,如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学检测、介入治疗等。
(三)有效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四)密切的病情监测[4]
包括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指标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调整提供依据。
(五)全面的康复指导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如饮食指导、运动康复、用药指导等,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1]。
四、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缩短救治时间
通过优化流程,减少了患者在各个环节的等待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接受治疗,如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从而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
(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
密切的病情监测和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五、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机制
(一)早期再灌注治疗
急诊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接受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介入治疗,恢复心肌血液供应,减轻心肌损伤,从而改善心功能。
(二)减轻心肌重构[3]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如控制血压、心率,减轻心脏负荷,能够抑制心肌重构的进程,保护心功能。
(三)改善神经内分泌调节
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等措施有助于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六、研究展望
(一)智能化护理技术的应用[3]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智能化病情监测和护理决策支持。
(二)多学科协作的深化
进一步加强心内科、急诊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三)家庭和社区护理的拓展[5]
将急诊护理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加强患者出院后的护理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七、结论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通过一系列全面、系统且高效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迅速而精准的病情评估、高度优化的急救流程安排、切实有效的心理安抚与疏导、持续且严密的病情监测以及涵盖多方面的康复指导等,能够在多维度上展现出显著的积极效应。
具体而言,其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地缩减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间隔,为及时挽救受损心肌、降低梗死面积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构筑坚实的防护屏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并通过早期再灌注治疗的促进、心肌重构的抑制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的优化等多重作用机制,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显著且积极的正向影响。
展望未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领域,我们应当秉持着不断探索、持续创新的精神,积极吸纳前沿科技成果,如智能化护理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多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更为紧密、高效的诊疗团队;同时不断拓展家庭和社区护理的覆盖范围与服务深度,形成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体系。如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急诊护理模式必将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心血管疾病护理领域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20): 208-210.
[2] 王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36): 182-183.
[3] 刘敏. 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73): 107-108.
[4] 赵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0): 238-239.
[5] 孙晓燕.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34):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