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技师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更多的计算机内容被引入教材中。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从教学支架原则出发,重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支架,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支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支架,重构,现代教育技术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支架的建构原则
1.1. 明确课程主旨的原则
选取和建立教学支撑,以学生认知发展特征、最近发展地区为依据,并根据教学的内容特征。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观念的准备,在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支架对学生意义的设计、实施和开展活动,重视课程主题意义在教学活动中的层面,对教学支架的意义进行扩展和充实。
1.2. 学习内容重组的原则
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组、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关学科的内容的重组,是基于重组的基本教学支撑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思维依照认知发展阶段的原理,归纳为“形象”的思想。在教学时,老师必须通过教学活动,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通常是个人的经验和感悟,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个人的实际世界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日常生活获取的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开展具有综合性的综合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教学支持时。
1.3. 支架问题理解的深入性原则
教师可以共同地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因此,教学支架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就是要对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而对其进行分析。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回答问题时,要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的含义,了解和思考知识的表层、深层和逻辑意义,以满足教学支架问题的学习与再创造,并依据学生近期的发展领域,重视学生的心理。
1.4 合作交流为中心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都要融入现代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架构。同时,要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社会特征,力求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沟通机会,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当遇到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扶持。让学生在学习中中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较强的互动性。在此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并非固定的,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改变的动态角色。
2.教学支架重构的类型
2.1. 教学情境支架
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并发布预习材料,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前充分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为正式上课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通过内部学习平台或外部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相关教学资源,如微课堂视频、教学PPT、学习视频、参考资料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在课前的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耐心地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学习指导,并给予学生关于资源选择和使用的合理建议,以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2. 思维导图支架
教师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合理搭建思维导图框架的方法可以将抽象繁杂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变得简单明了,让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框架。课程中应当着重注意计算机知识背后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进一步深入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认识。同时构建思维导图支架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系统有效地进行总结反思和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2.3.合作活动支架
课堂合作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机会。学生就自己小组完成的主题或作业进行小组交流,这比原来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容易发现和理解新的知识内涵。课堂教学是师生参与、交流互助、协同实践的活动。组织参与教学活动既能够培养组织参与者的个人能力,又促进他们协作进取,提高计算机基础的专业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合作默契,根据学生性格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演讲、小组分析等方式分享个人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
3.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交互式教学工具
借助虚拟实验室及模拟工具,学生得以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深入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这种实践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亲自动手,模拟真实场景,深化对相关概念及技巧的理解。例如,在虚拟实验室中模拟网络配置及系统调试过程,学生可以有效地练习网络设置及故障排除,提高操作技能及问题解决能力。此外,交互式教学软件及游戏化教学平台也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带来了创新与活力。这些工具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互动及参与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
3.2. 远程教学与在线学习
借助远程教学技术和在线学习平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线上教学得以实现更高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接入课堂资源进行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适应个人的节奏和需求。此外,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讲座、电子教材和练习题等,方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除了线上课堂教学,视频会议和远程协作工具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视频会议,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进行直播授课或答疑解惑。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远程协作工具进行团队项目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样的远程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了学习的社交性和合作性,打破了地理距离的限制。
3.3. 数据驱动教学与个性化教育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习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渠道。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数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跟踪和评估,进而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所在。基于学习者模型和智能推荐算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优势,为不同学生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路径。学习者模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和能力等因素建立的学生档案,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精确地匹配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3.4教学支架的理论基础
支架型教学是一个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采用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戈夫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指出,教学是一种获得信息的行为,在特定状态下,学生或是在他人支持下进行意义建构的行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领导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支持作用,学生从“现有水平”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
结语
教学支架的重构并不意味着要传达一种刻板的教学设计理念,而是基于教学支架原则来满足教学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支架重构,教师应熟练掌握如何运用教学支架来推动智慧学习,并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有效的发现过程,从而精细构思、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通过教学支架来支持学生开展任务性、探究性活动,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效果输出。
参考文献
[1] 胡玲静.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 2008(24): 93-95.
[2] 程建林.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 2021(11): 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