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 200240
摘要:航空器制造厂商的运行支持保障工作对于确保航空器安全高效运营至关重要。运行支持保障人员能否胜任工作,关系到航空器使用效能、安全水平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然而,当前航空器制造厂商在运行支持保障人员能力建设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剖析了运行支持保障人员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期为提升运行支持保障人员素质、保障航空器安全运行及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空器制造厂商;运行支持保障;人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航空器是技术复杂、制造难度大的大型设备,对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极高要求。制造厂商需提供运行支持,包括飞机改装、维修、备件、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以确保航空器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随着航空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增加,支持保障工作面临新挑战。目前,保障队伍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人才短缺、人员结构不合理和素质待提升,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保障水平。运行支持保障人员的能力建设直接影响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和航空器全寿命周期的保障能力。本文将深入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构建高素质的保障队伍提供决策支持。
1航空器制造厂商运行支持保障人员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1.1高素质人才是保障航空器安全运行的根本
航空器安全运行是航空器制造厂商的生命线。运行支持保障人员是确保航空器安全运行的中坚力量,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航空器安全性、可靠性,由于运行支持保障人员直接面对航空器运营人,更是关系到运营人对航空器制造厂商的满意度、信任度。航空器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对相关保障人员的技能素质有很高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机型特点,同时还要具备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养。只有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保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筑牢航空器安全运行的人才根基。
1.2能力建设是提高航空器使用效能的必然要求
航空器妥善率和使用效能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的运行支持保障。保障人员是否具备快速响应、准确判断、高效服务的能力,关乎运营人能否及时、高效将航空器投入使用。当前,航空器的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对保障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顺应航空器发展需要,加强能力建设刻不容缓,只有保障人员的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与航空器发展同步,才能满足提高航空器使用效能的需要。
1.3人才竞争力是制造厂商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随着全球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航空器制造厂商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今天,产品和技术的优势已不足以构筑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是制胜的关键。运行支持保障作为航空器全寿命周期中的重要一环,保障人员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和产品口碑。因此,谁拥有一流的运行支持保障人才,谁就更能赢得用户的青睐,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以说,制造厂商的人才竞争力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2航空器制造厂商运行支持保障人员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复合型人才匮乏
航空器的运行支持保障涉及机械、电气、电子、材料、信息等多个专业领域,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专业人员。然而,目前行业内类单一专业类人员偏多,复合型人才匮乏。专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在一些领域缺乏有力支撑,影响了系统保障能力的发挥。
2.2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实践经验不足
运行支持保障对人员的技术技能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现实中,不少人员专业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在复杂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知识更新不及时,对航空器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了解不够,创新意识淡薄,整体能力有待提升。
2.3培养培训有待加强,继续教育不系统
针对性的培养和系统化的培训是提升人员素质的关键。当前,航空器制造厂商在人员培养培训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培养规划不够完善,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变化;培养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教学互动不够;继续教育没有形成常态化,缺乏系统的终身学习机制,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4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畅通的发展通道,是激发人员工作热情、稳定人才队伍的重要保证。但就目前而言,运行支持保障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级设置不够合理,职业发展“天花板”效应明显,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通道不够通畅;以论文、专利为主的职称评聘指标体系不利于实践型人才脱颖而出;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力度不够,薪酬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积极性和稳定性。
3航空器制造厂商运行支持保障人员能力培养策略
3.1坚持需求导向,优化人员专业结构
针对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航空器制造厂商要坚持需求导向,以航空器发展和用户需求为牵引,合理确定专业人员总量和结构比例,既重视传统专业人才,也要加大新兴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同时,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人员成长为“专而广”的复合型人才;强化专业交叉融合,打破专业壁垒,促进团队协作;重视工程实践,让人员在项目一线中锻炼技能、积累经验。
3.2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员能力素质
针对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航空器制造厂商要创新培养模式,坚持分层分类、因材施教。根据人员层次,制定差异化的培养规划,有的放矢地提升业务能力。要突出实践导向,让人员在岗位锻炼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排故维修技巧;要营造学习氛围,引导人员加强专业前沿知识学习,与时俱进;要鼓励人员敢于创新,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与此同时,要健全培养责任制,压实各级培养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3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培训教育针对性
培养培训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航空器制造厂商要进一步优化人员培养培训方案,做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根据岗位任职要求,明确培养重点,优化培养内容。要创新培训组织模式,推行校企合作、军民融合等多元化方式。在培训形式上,要综合运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研讨交流等多种方法,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培训吸引力。要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终身学习机制,引导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
3.4畅通发展通道,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要切实解决运行支持保障人员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航空器制造厂商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运行支持保障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级设置,打通人员职业发展“天花板”,为人员纵向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员在不同专业、不同系列间的交流轮岗机制,拓宽人员成长路径,使其获得更全面的锻炼和历练。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制度。针对运行支持保障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职称评聘标准中要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技术革新等指标的权重,建立符合实践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机制。在薪酬激励上,要进一步向关键岗位、核心人才倾斜,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同时健全以绩效和贡献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将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紧密挂钩,形成争先创优、人尽其才的良性竞争局面。
4结束语
随着航空器的不断发展,对运行支持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器制造厂商只有与时俱进地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持续提升人员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人才成长空间,才能锻造一支高素质的运行支持保障队伍,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全寿命周期保障服务,增强航空装备体系作战保障能力,推动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燕燕.航空器制造厂家运行支持体系符合性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
[2]杨清学.国内通用航空器制造厂商客户服务能力建设探索[J].科技资讯,2019,17(7):213-214.
[3]袁博.关于机场搬移航空器能力建设的研究[J].民航管理,201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