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简述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

李彦军

新疆鸿猷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巴州库尔勒

622726198202282479

摘要:传统建筑行业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特性,据统计,建筑施工产生的能耗约占城市总能耗的50%,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代社会,绿色建筑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导向,其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强调在有限的建筑寿命内减少建筑施工与使用给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破坏,同时充分体现建筑的功能特性,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内居住环境的舒适度[1]。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引言

低碳概念的兴起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解读“双碳”任务内涵,这对建筑行业设计与发展的绿色转型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需要结合当下国内外绿色建造现状,基于“双碳”理念,重新定义建筑的寿命期和空间环境健康舒适度标准,从理念、技术、实践等方面进一步梳理“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思路与策略,积极倡导创新性绿色建筑设计。

1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内涵

1.1“双碳”背景

“双碳”目标下的低碳建筑,是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这一理念在我国也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推广。低碳建筑以其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量为衡量标准,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其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应对效果。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作用举足轻重。为了推动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我国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旨在引导和规范建筑业的低碳行为。这些标准规范涵盖了建筑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为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动环保理念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能够降低建筑的碳排放,还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实现环境适应性的节能低碳措施,如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以及推广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等,这些都是推动城市建筑发展符合低碳绿色建筑标准的重要手段。

1.2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

绿色建筑最早源自20世纪70年代,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以生态循环为主导,其旨在实现建筑功能与环境的完美协调,以达到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同时要注重创造出舒适、高效、灵活、具有弹性的使用空间。再次,绿色建筑还要注重建立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绿色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系列的节能、环保、可持续的技术和方法。比如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形状、高度等设计参数,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的能耗。最后,通过设计合理的室内环境,保证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人体的健康需求,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具备节约资源、重视室内环境的优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应用节能技术等特点。

1.3低碳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结合相关研究总结可知,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特征主要包括地域性特征、外部性特征、经济性特征、全生命周期视角、指标化效果导向五个方面。地域性特征。地域性特征结合建筑所处地区不同对建筑的综合需求不同,要求建筑师结合各地区气候条件、当地资源、经济水平和风俗习惯等“因地制宜”地确定低碳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例如在广东地区,建筑能耗的控制重点在于满足降温和制冷需求。低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的地域性也体现在建材的本土化上,本土化材料是彰显地域特色的最简单方式,也有利于减少运输带来的能源损耗问题。

2绿色建筑中的生态化设计理念

2.1保护环境

传统建筑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问题与噪音问题、施工工艺产生的废水与施工现场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施工原材料长期堆积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等均是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保护环境是绿色建筑生态化设计理念的重要构成要素,其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充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减少建筑施工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大规模污染与破坏,真正贯彻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有效克服传统建筑行业高污染的弊端特性,推动建筑设计与施工向绿色、生态、环保方向转型[2]。

2.2节约资源

传统建筑施工与使用均涉及到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建筑施工过程中照明设施长时间启动、大型机械设备现场统筹协调不到位导致机械设备存在空转现象,建筑使用期间暖通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长期大功率运行造成的能源无端浪费。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生态环境科学设计建筑的空间布局、朝向、间距,对建筑的墙体、屋顶、门窗等围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建筑对自然光源、风量的利用率,在保证建筑室内居住舒适度的同时减少建筑内各类电气设备设施对资源能源的消耗,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3体现地域特色

生态化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城市建设的生态文明。建筑坐落于特定的城市环境与地理环境中,其采光、照明、通风情况等都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深入渗透生态建筑观,充分体现建筑所在地的地域特色,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科学选址,合理设计建筑布局、朝向、前后间距以及围护结构,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地域性特点[3]。

3建筑低碳设计策略与实践分析

具体建筑低碳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的落实,需要从场地与建筑空间本体出发。下面主要从建筑师视角,同时结合相关实例,创新性提出建筑低碳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

3.1提高场地空间利用效能

建筑碳排放需要从整体出发,将建筑本体与其场地区域进行整体考虑和综合利用,通过合理的场地规划布局和空间体形优化形成系统性的低碳网络。以广东地区某学校建筑为例,设计中将场地视作当地规划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自然景观的一个延伸,也是该区域的一个重要空间节点。在当地规划的基础上,自然与城市交融的产物,将校园作为城市地景的一部分,利用其西低东高的地形特点,设置一条南北向的高架路。这样不仅可以利用高差,还能通过设置“知识绿毯”,消解东西向的道路高差,将校园的“东”和“西”两个入口层串联起来。

3.2低碳技术措施与主动式建筑技术结合

低碳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低碳建造和高效运维实现。如某项目中,设计师和实施者采用了100多项低碳技术,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节能材料、绿色施工方法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建筑的碳排放。此外,项目还引入了主动式建筑理念,促进建筑物更加环保、节能、舒适。为了推广这一理念,项目借助建筑终生循环评价工具,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指导设计和施工。在主动性和以人为本两个方面,项目也进行了有效探索。如在主动性方面,项目采用了智能控制系统,使建筑能够根据环境和人的需求自动调节,提高了建筑的适应性和舒适性。在以人为本方面,项目充分考虑了人的需求,提供了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自然、环保的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影响为目标。如某住宅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装配式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建筑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既有场地废弃材料基础上,选用铝板、钢材等可回收材料。延续低碳绿色理念,采用雨水回收技术和透水铺装,提升了场地的整体环境友好度和融合性。

结语

生态化设计理念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需求与施工条件的基础上,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增强资源的使用率。在生态化设计理念下,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应紧密围绕绿色生态、能源节约与高效率利用、材料环保、工艺实用且无污染等目标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实现水、电、土地、能源的节约化利用,同时以良好的建筑功能布局、合理的朝向与建筑间距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隗嘉琪.基于被动式技术的高层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2,19(6):129-132.

[2]杜晶晶,于银.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构建[J].住宅与房地产,2022(5):89-92.

[3]王小红.建筑表皮生态化分层设计核心思路分析[J].江西建材,2021(5):46+48.

[4]刘斯颖.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J].居舍,2020(3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