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百树学校,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双减"环境下的美术课教学应注重全面育人,使得每位同学皆可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与被认可的喜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探究式学习方法,提升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审美眼光,坚定创新精神。
关键词:双减;小学美术;活动类作业设计
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让学生以更短时间实现更高效率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需在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需求。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美术教学亦需紧跟时代步伐,调整教学策略。据长期实践,尽管学生在美术课上表现活跃,但课后很少继续美术创作。为将美术学习由课堂延伸至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高效地学习,建议尝试以下几种形式的课前、课后美术活动类作业设计,从而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和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对生活、自然及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一、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许多同学对于美术课程存在误解,简单地将其视为图画课。学生对美术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研究热情,导致鉴赏课成为了教学难点。然而,鉴赏课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画家背景,理解美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正如晚清名士陈师曾所说,“美术的本质和目的是表达人类丰富情感及主观精神,并非复制客观对象。”优秀的绘画作品反映了画家的个人经历和人生感悟。因此,通过了解画家来赏析其作品,无疑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民美术家——齐白石》一课中,教师可设计“闯关活动”,让学生从木工、篆刻、绘画等多个角度探讨齐白石的背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课前资料,如美术馆、文化馆的馆藏资料,书籍、视频资料等,逐渐形成对画家的全面认知,并以手抄报的方式展示出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齐白石有了初步了解,在鉴赏时便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对画家背景的深入了解,学生们明白了齐白石先生的绘画主题主要围绕着花鸟虫鱼展开,这与其在湘潭乡村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也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勤于用书画记录生活的体现。事实上,齐白石先生的人生态度与教师希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记录生活的理念相契合。在欣赏齐白石先生的画作时,学生学会了用美术语言进行概括:齐白石先生的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由著名文人老舍先生书信求画所得。整幅画以立轴展现,山涧泉水自高处倾泻而下,六只小蝌蚪以浓墨描绘,两两结伴游弋于画面上下部分,引人无尽遐思。通过欣赏此画,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夏日气息、清凉山风、潺潺流水,还能领略到“听取蛙声一片”的诗意。
二、走进生活,让本土资源大放光彩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贴近现实生活的话题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立足于美术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本质特征,美术教育课程普遍注重实践操作与趣味性的融合。例如,漳州富有特色的美术技艺如木板年画、漳绣工艺、素三彩烧制技术等,不仅展示了浓厚的美术氛围,同时也体现出了地方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漳浦剪纸、南靖木偶戏以及诏安剪瓷雕工艺等,丰富多元化的作品琳琅满目,使人感受到生动多彩的漳州风貌。古老的闽南传统习俗也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漳州歌仔戏、哪吒鼓乐、大鼓凉伞等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漳州林语堂纪念馆、天宝香蕉园等旅游景点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作灵感。在一个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城市里,教师有责任充分利用周边的美术环境及地域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剪纸中的吉祥纹样》这类课程,其教学目标不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剪纸,更为重要的是传递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师应结合本地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浦剪纸,设计富有趣味性、实践性的美术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实地参观漳浦剪纸非遗展览或通过图书馆历史资料研究,使同学们以身边熟悉的美术方式感受非遗魅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并培养学生发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意识。
三、完善评价,让美术学习有提升空间
在一般的美术教学进程中,方兴未艾之际,教师们通常仅在传授了当堂课程的核心内容之后便默认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对于学生事后的整体表现却缺乏持续性的追踪,这无疑是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兴趣逐渐减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提倡教师以更加灵活多元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们的美术作品,从单纯的课堂点评走向更为深入的分析与指导。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美术成长档案这个工具,将每位学生的每一幅作品进行详细的归档整理,使得每个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结束之时都能拥有一本专属于学生个人的美术画册。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每一幅作品,我们都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进行专业的师评,并将这些意见及时反馈到学生面前,若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二次绘画创作。这样一来,那些具有强烈向师心理的小学生们就能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美术作业。其次,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画展,无论是在校内还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面向家长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作品评选和展览,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激情。再者,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积分体系", 根据各种活动类型作品的难易程度以及完成情况进行分级,按照所得积分评定学生本学期 A、B、C 等级的成果。若中学生为了追求更高的"学习积分",自然会主动选择挑战更具难度的课题。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时,留下充分的评论意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又能适当增加"学习积分",形成他人对学生的评价。在这种机制的推动下,学生们不仅能够自主挑战有难度的绘画创作,还能学会如何用心去欣赏美术作品,运用丰富的美术语言进行评价,可谓一举多得。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双减”政策并非降低教育质量或学习效果,而是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在更短时间内取得更好成果。未来教师角色将逐步淡化,学生将成为学习主导者。美术活动类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掌握获取知识的技巧,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学习,运用所学美术知识美化、改善、记录生活。
参考文献:
[1]陈美颖.幼小衔接段“美术与生活”类作业设计策略——以浙美版《生活中的基本形》为例[J].少儿美术,2022(06):9-11.
[2]顾夕雯.“双减”政策下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设计[J].新课程,2022(1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