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及生态护岸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3

浅析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及生态护岸方法

冯彪

身份证号 511322198808182399

摘要:新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河道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污染状况也日益严峻。在这种形势下,注重河道治理、建立生态护岸工程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河道治理本身具有规模大、周期长、任务重等特点,所以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理手段。同时,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还要在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中引入多种先进技术。所以,本文将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策略和生态护岸方法,旨在为更多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

引言:

我国自古以来,始终给予治水治河工作高度重视。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通过护岸、治导等策略能够达到除患兴利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河道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还可以为经济生活建设提供保障。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不断增加,导致水利工程河道功能退化、水质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治理河道,才能够提高河道水资源承载力,切实改善生态环境。现阶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先进河道治理技术应运而生。想要提高治理效果,就要根据河道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等情况合理选择治理技术,以此来提高治理效果。

一、水利工程生态型河道概述

(一)概念分析

生态型河道,就是在尊重自然、保证生态安全的情况下,以提高河道修复水平为目标,通过建立生态护岸工程和生态河床工程等策略,切实改善河道生态系统,在保证河道功能性的同时,维护好周围一定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进而为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特征分析

水利工程生态河道主要以自然环境为主导,能够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发展[1]。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发挥显著作呕用。其本身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具有结构稳定、景观适宜、生态安全等多种特点。

二、水利工程河道环境问题现状及影响分析

在自然界中,河道是水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新时期,由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自然灾害逐渐增多,导致河道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水量减少、水质恶等方面。不仅影响了河道的功能性和安全性,还为人类生活、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弄负面影响。详细来说,首先,河道水质恶化是较为常见的环境问题,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城市化进程持续深入、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等[2]。另外,水量减少也是影响河道环境的关键因素。我国本身存在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加上气候环境多变、人类活动频繁,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阻碍。此外,河道淤积也是常见的河道污染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会导致水位升高、水流速度降低,并缩小河道水容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洪水灾害发生率。此外,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加的同时,河道生态破坏问题日益显著,如此不仅损害生物多样性,还会阻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目标及原则

(一)河道治理目标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河岸带进行合理开发。详细来说。采取措施控制河道水污染,提高水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切实改善水体质量[3]。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并处理河道淤积问题,在保证河道畅通的同时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率。通过河道治理修复河道生态,切实提供河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河岸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策略。

(二)河道治理原则

在河道治理中,相关部门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生态优先基本原则,也就是在选择治理技术是,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主要目的是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其次,综合治理原则。就是在河道治理中,综合考虑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进而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其三,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在河道治理中严格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牺牲生态环境。其四,科学决策原则。就是在河道治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决策工作,不能只依赖于决策人员的主观意识,应主动收集公众建议,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水平。

四、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策略

(一)明确治理思路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蓬勃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各地区河道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工业生产将处理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水体污染严重[4]。相关部门在河道治理工作开展前,需要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并将勘察结果作为河道治理设计的主要依据。由于河道治理工作普遍具有范围广、工程量大的特点,所以想要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就要提前做好规划工作,确保达到预期治理目标。另外,为了提高河道治理效率,可以引入专业机械设备,如此还能够切实减轻治理人员劳动强度。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河道治理范围内的工农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从保护水资源入手,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工农业发展战略,鼓励工农业发展生态产业。例如:农业应禁止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不能捕杀河道鱼类;河道周围一定范围内不能建立污染性较高的工厂。

(二)扩大绿植覆盖范围

在河道治理中,为了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和氮、磷、钾元素,可以种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长此以往有利于净化水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既要尽可能扩大绿植覆盖范围,又要保证绿植有足够生长空间。为了使水生植物快速形成群落,需要丰富植物类型[5]。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河岸美观性,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建立河岸景观。众所周知,植被生长发育具有周期性特点,所以完成种植工作后,应做好植被保护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水分和养分,为植物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扩大绿植覆盖范围。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宣传教育计划,明确宣传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时间节点,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根据宣传教育计划,制作各类宣传资料,如宣传手册、海报、横幅、视频等,以形象、生动、易懂的方式展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方法和成果。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如主题讲座、知识竞赛、实地考察等,让公众亲身参与,了解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实际情况,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方法和成果,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有效方法

(一)生态混凝土护岸

生态混凝土使用的集料和胶凝材料较为特殊,结构本身有蜂窝状孔洞,不仅强度较高,还具备较强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在孔洞中种植植物,能够使植物进入土壤深层,并在根系发展的同时,达到稳固土层的效果。混凝土空隙可以持续析出盐碱等材料,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生态缓凝土具有表面积大、孔径较小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也具备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过滤能力,能够达到净化河道水质的效果。并且多孔结构可以为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营造良好环境,这些水生动植物在生态混凝土上快速形成群落,这对于降解水体污染物来说有显著作用[6]。生态混凝土护坡还具备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一般情况下,抗冲击效果能够达到每秒3m以上,常见的生态混凝土护坡有两种,一种为现浇式,这类护坡的轻度较高,但对施工场地、养护条件、岸坡平整度等均提出较高要求。并且生态混凝土固化后,孔径一般在毫米级以内,很难满足大型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求。并且绿化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采用液压喷播方式或草铺铺设方式。另一种为预制构件式,这类护坡与现浇式相比,孔隙率相对较大,一般在20%-35%以内,能够满足不同植物生长需求。同时施工便捷,所以应用范围较广。并且预制构件式护坡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结构强度进行调整,在施工方面呈现出了显著的灵活性优势。

(二)生态网格护岸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生态网格护岸较为常见,在实施中,需要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将一定强度钢丝绞合呈形状不同的网片,而后结合护岸工程实际需求,将这些网片组合成挂网、网箱等结构。并将石块等填料填入网格,使其形成稳定性较高、抗冲击能力较强的整体。由于水利工程河道具有湿度大、环境复杂的特点,所以为了延长生态网格使用寿命,需要优先选择抗腐蚀性高、耐久性强的低碳镀锌钢丝或合金镀层钢丝。生态网格本身具有较多空隙,所以能够为水体流动提供良好条件,能够满足水体和土体有机交换要求,这也是维护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必然条件,一旦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水生物增加,则能够有效提高河道自净能力[7]。另外,生态网格结构可以随意组合,可以结合景观设计要求设计结构造型。并且施工过程操作简单。施工人员通过网箱砌垒,即可形成挡土墙,这类挡土墙透水性较好,能够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避免水压力对墙体或岸坡造成巨大冲击。并且生态网格护岸成本低廉,能够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支出。此外,生态网格护岸还具备较高的景观效果,绿化面积较大,并且绿化周期较短,植被根系在混凝土中蔓延,能够达到固化土体的作用,进而降低水土流失率。

(三)生态袋护岸技术

生态袋是河道治理生态护岸中的常见技术手段,这种护岸结构具有柔性化特点。其选择的材质具有透水性高、耐腐蚀性强、污染程度低等优势,所以应用范围较广。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先做好基础处理工作,除去杂物和松动的石块,确保坡面平整。而后将生态袋按照设计要求排列在坡面上,并用扎带固定。并向生态袋中填充适宜的土壤,注意不要填满,充盈率应控制在70%左右。以便于植物生长。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种植后及时浇水,确保新植植物的生长。生态袋适用于护岸后方二级挡墙或一级挡墙与二级挡墙之间的护坡。生态袋安装前应对坡面进行检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技术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传统的堤防加固、河道疏浚到现代的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河道治理技术不断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型河道治理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和趋势。生态护岸技术是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一种新型技术。通过构建生态型护岸结构,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实现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周洪凯.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及生态护岸方法[J].水电水利,2023,7(6):40-42.

[2]桑猛.河道治理及生态护岸工程方法探索[J].城市情报,2020(5):205-206.

[3]邵帅.老虎山河河道生态治理分析[J].吉林水利,2023(10):20-23.

[4]胡金杰,王福生,童琦媛.组合式生态挡墙砌块在河道护岸中的运用[J].水利技术监督,2023(1):239-243.

[5]薛天琼.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格网施工技术应用探究[J].现代工程科技,2023,2(4):63-66.

[6]朱健,王绪彬,刘鹏程.某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方案分析[J].陕西水利,2022(1):174-176.

[7]陈静,阳涛,姜海波,等.寒区乡村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环境效应分析[J].环境生态学,2022,4(10):9-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