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的相互作用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的相互作用关系

宋喜国  耿姗姗

四平市国有林总场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2

摘要: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森林抚育对林下植被的恢复有显著影响,而林下植被的恢复又会反作用于森林抚育的效果。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为了促进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的良性循环,需要制定针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抚育策略,采用有效的林下植被恢复技术与方法,并强调长期监测与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森林抚育;林下植被恢复;相互作用

引言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之一,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环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森林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森林抚育对林下植被恢复的影响、林下植被恢复对森林抚育效果的反馈,以及这些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性。

1. 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的相互作用

1.1 森林抚育对林下植被恢复的影响

森林抚育是以保持或促进森林健康,生产力及生物多样性为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森林经营活动。其中包括疏伐、修枝和杂草控制,对林下植被恢复与发展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从生态角度来看,林下植被组成及多样性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森林抚育改变林冠结构、调节光照、雨水达地数量等,从而影响林下环境微气候条件,对林下植物种群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如适度疏伐可降低林冠密度、增加地面光照、利于光照需求大林下植物生长、促进生物多样性。同时疏伐后形成的枯枝落叶能以有机质形式回到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利于林下植被恢复。但过于密集疏伐等抚育活动可能造成土壤裸露、加重水土流失、对植被恢复不利。森林抚育应针对特定森林类型,林下植被现状与预期管理目标,制定出科学抚育计划,从而达到林下植被良性恢复与森林生态系统长久稳定发展。

1.2 林下植被恢复对森林抚育效果的反馈

林下植被恢复对森林抚育效果有明显反馈作用。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以生长状况来体现森林抚育措施的适宜程度。林下植被发育良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及保水能力、促进营养循环等,对保持森林土壤健康状况极其关键。健康林下植被能阻止土壤侵蚀、提高生物多样性、给多种生物以栖息地及食物资源等,进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及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另外林下植被类型及覆盖度变化可作为评价抚育措施成败的标志之一。有些时候林下植被过于茂盛可能与乔木层上的林木构成竞争而影响到林分的更新生长,需要森林管理者重视抚育时林木和林下植被间的权衡。所以林下植被恢复情况不仅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直接影响,而且可以为今后森林抚育策略调整与优化提供数据辅助,使生态系统管理达到动态平衡。

1.3 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性

森林抚育和林下植被恢复的互动,是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复杂生物网络的健康与生产力依赖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作用与支撑。合理的森林抚育措施可以促进林下植被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发展,继而提供充足的生态位有利于保持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林下植被恢复生长为土壤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生境,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及数量,有利于土壤养分循环及土壤结构改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互动,例如授粉、种子传播以及食物网构建等都离不开健康林下植被。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需要兼顾长期生态效益而非短期经济收益。这就决定了抚育活动应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保证林下植被恢复和发展能在保证原有生态平衡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完成。这一生态平衡的实现需要森林管理既重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又重视功能多样性——各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贡献。

2. 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的策略与建议

2.1 针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抚育策略

对于不同森林类型,抚育策略需要根据其生态特点与环境条件制定。比如对于针叶林而言,常用抚育措施主要有定期疏伐、选择性采伐等,在增加林下植被光照、空间资源等条件下降低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健康。在阔叶林条件下,抚育重心可能更多集中于养护树种多样性、控制入侵物种、维持土壤肥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于混交林,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全面的管理方法,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树种之间找到生长的平衡和生态位置的竞争。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森林地区,抚养策略可能会更加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和土壤的保护,例如通过建设水坝和梯田等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对于热带雨林的培育,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其生物多样性的高度和生态结构的复杂性。在各类森林上,制定抚育策略时要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如提高林分抗逆性与弹性以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加剧。森林抚育还应包括建立保护区、执行特殊管理计划等濒危物种保护措施来保证其存活与繁殖。高效的森林抚育策略需建立在深刻的生态学研究与长期环境监测基础之上,才能保证能对环境条件与生态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

2.2 林下植被恢复的技术与方法

林下植被恢复技术与方法有很多,其目的都是利用人工或者自然手段对森林地面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进行恢复与强化。一个普遍采用的办法就是播种,种植当地植物种,以重新引进或加强林下植被多样性。这就需要细致地进行本地植被调查、筛选出合适的物种。利用本地种源对维持遗传多样性、增强植被的适应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改良、水分管理等生态修复技术也成为林下植被恢复的常用手段。比如加入堆肥或者木屑等有机质能提高土壤质量和植物的生长。在侵蚀严重或土壤退化的地区,可能需要进行土壤固定和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梯田或使用生物工程技术(例如,利用植物根系固土)。为了保持林下植被的健康,进行恰当的林间管理,例如定期清除枯枝和落叶,以及控制病虫害,都是非常关键的措施。在某些特殊情况中,例如在受到污染或者退化极其严重的区域,土壤更换或者生物修复技术等土壤修复与生态恢复措施可能会更主动。

2.3 长期监测与管理的重要性

对森林抚育及林下植被恢复过程中长期的监测与管理起关键作用。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定期采集与分析,可对抚育与恢复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管理策略进行适时调整。长期监测涉及但不仅限于树木生长状况,林下植被覆盖度与多样性、土壤质量、水文条件变化等方面。这些资料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及其潜在长期趋势有很大帮助。如通过对树木及林下植被生长响应的监测,管理者可判断疏伐强度是有必要还是有必要进行物种组成的调整。监测结果还可应用于评价气候变化对森林健康影响、指导今后抚育策略、提高森林适应性与抗逆性等。长期监测还为科研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帮助我们增进对森林生态系统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认识。在对物理及生物参数进行监控的基础上,社区参与及利益相关者反馈是制定长期管理策略的必要环节,以保证管理措施在考虑区域社会经济需要的前提下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结束语

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的相互作用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抚育策略和有效的植被恢复技术,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持续发展。长期监测与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及时调整抚育和恢复措施,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未来,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森林抚育与林下植被恢复的策略将更加科学和高效,为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鲍国涛. 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红松林幼苗更新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 2020, (05): 28-30+78.

[2]杨亚平. 幼林抚育对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浅析[J]. 现代园艺, 2018, (17): 82-83.

[3]闫东锋, 郭丹丹, 吴桂藏, 杨喜田. 栎类天然次生林不同组分及土壤碳氮分布对森林抚育的响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 (02): 2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