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1
/ 2

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

刘冬梅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治理和发展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念、政策实践和历史文化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不仅关系到中国政治理念的国际传播,也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因此,研究这些词汇的英译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英译挑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引言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探究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问题。通过书中的关键政治理念、政策实践和历史文化词汇,揭示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了准确传达中国特色词汇的深层含义,译者不仅需要精通语言,还需具备深厚的中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知识。建议采用意译、创译和加注解释等方法,以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些词汇所承载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内涵。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定

中国特色词汇是指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独特含义和表达方式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它们不仅包括政治术语,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包括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如“和谐社会”、“天人合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独特性在于它们往往难以直接翻译成其他语言,因为它们的概念和内涵与西方文化中的相应词汇存在差异。因此,翻译这些词汇时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持原意的同时,让非中文母语的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二、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挑战

(一)文化内涵的传递

文化内涵的传递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将一个文化的深层意义、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要素有效地传达给另一个文化的成员。这种传递不仅涉及语言文字的翻译,更关乎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挖掘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并寻找目标语言中恰当的表达方式,以确保文化的精髓得以保留和传达。文化内涵的传递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语言表达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等。因此,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同时,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原文的文化内涵。这可能涉及到对特定文化现象的解释、对历史事件的背景介绍,或是对传统习俗的说明。

(二)语言表达的差异

语言表达的差异是指不同语言在词汇、语法、句式、修辞以及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区别。这些差异源于各自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例如,某些概念在一个语言中可能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而在另一个语言中则可能缺乏直接对应的词汇。此外,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句式习惯也会影响信息的传递方式。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表达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克服这些差异,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这可能涉及到意译、创译或使用目标语言中的文化参照物来解释源语言中的特定概念。

(三)政治语境的理解

政治语境的理解是指在分析和解读政治文本、演讲或政策时,考虑到其所处的政治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动态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这种理解要求读者或研究者不仅关注文本的表面意义,还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政治意图、目标受众以及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在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文化中,相同的词汇和表达可能承载着截然不同的政治含义。因此,理解政治语境需要具备跨文化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解读中国的政治术语时,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梦”,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的政治目标。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特色词汇分析

(一)政治理念词汇

政治理念词汇是指在政治领域中用来表达特定政治思想、目标和价值观的术语。这些词汇通常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反映了政治主体的立场和追求。例如,“中国梦”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概念,旨在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它包含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多重含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国提出的24字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旨在引导公民行为和社会发展。这些政治理念词汇在翻译时面临特殊挑战,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更是政治理念的载体。译者需要深入理解这些词汇在中国政治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和重要性,同时寻找在目标语言中能够准确传达这些理念的表达方式。这可能涉及到对词汇的意译、创译,或是对相关政治背景的解释,以确保国际读者能够理解这些词汇背后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内涵。

(二)政策实践词汇

政策实践词汇是指用来描述和阐述特定政策措施、行动计划或实践活动的术语。这些词汇通常与国家的具体政策和战略紧密相关,反映了政府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工作重点和实施策略。例如,“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和发展倡议,旨在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促进贸易和投资,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而“精准扶贫”则是中国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策略,强调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翻译这些政策实践词汇时,译者需要准确传达政策的核心内容和实施目标,同时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习惯和文化背景。这可能需要对政策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或是对词汇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调整,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政策实践词汇的翻译不仅要求语言上的精确,还要求对政策本身的深入理解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三)历史与文化词汇

历史与文化词汇是指用来表达特定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或民族精神的术语。这些词汇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是理解和传承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工具。例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提出的宏伟目标,指的是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振兴,恢复其在世界历史上的辉煌地位。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指中国悠久历史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价值和影响力的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诗词书画等。在翻译这些历史与文化词汇时,译者需要深入挖掘词汇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并寻找在目标语言中能够恰当表达这些内涵的词汇。这可能涉及到对历史背景的解释、对文化传统的介绍,或是对相关术语的意译和创译。准确传达历史与文化词汇的含义,不仅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尊重。

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强调了在翻译过程中深入理解词汇背后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有效的翻译策略不仅有助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能够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理念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接受度,以及如何通过翻译实践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贤淑.“功能加忠诚”理论模式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韩译研究[D].天津外国语大学,2023.000019.

[2]杨景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特色用语哈译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2.000074.

[3]齐鑫濛.基于翻译语境化的中国特色词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J].海外英语,2021,(13):192-193.

[4]刘培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特色词汇的维译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1.000130.

[5]热娜古丽·图尔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熟语的维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1.00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