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邮编:712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设计,对100名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研究期间,实施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药物依从性评估、日常活动能力评估、心理状态评估、营养状况监测、护理操作规范性检查以及康复训练参与度和效果评估在内的多维度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结果:研究显示,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药物依从性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改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营养状况得到优化,护理操作规范性得到保障,康复训练参与度和效果显著提升。结论:本研究表明,综合性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在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关键词:心血管病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严重性要求护理实践必须高效且安全。本研究聚焦于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旨在通过为期一年的前瞻性观察,评估这些措施对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通过系统地监测生命体征、药物依从性、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及康复训练,本研究期望为临床护理提供改进策略,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安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是一项为期一年的前瞻性观察研究,旨在评估和优化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研究自2022年3月开始,至2023年3月结束,共纳入100名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设计注重多维度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涵盖了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以确保患者的生理稳定性;药物依从性的定期评估,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相关风险;日常活动能力的系统评估,以促进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及时评估,以识别和干预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还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通过监测饮食摄入和体重变化,确保患者获得适宜的营养支持。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也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定期的操作检查,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康复训练的参与度和效果评估则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综合性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本研究旨在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期达到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设计,对100名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研究期间,实施了全面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定期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以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病情变化。药物依从性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药物使用记录,评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遵守情况,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日常活动能力评估:使用标准化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穿衣、进食等)的独立性,以了解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和康复进展。心理状态评估: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以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营养状况监测:评估患者的饮食摄入和体重变化,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护理操作规范性检查:定期检查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包括无菌操作、静脉通路管理等,以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康复训练参与度和效果评估:记录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频率和效果,评估康复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康复进展。
1.3观察指标
在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中,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的研究需要关注一系列关键的观察指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是基础,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的定期记录,这些数据能够反映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病情变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通过记录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遵守情况,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指标,通过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穿衣、进食等)的独立性,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和康复进展。同时,心理状态的评估也不容忽视,通过定期的心理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患者的营养状况也是观察的重点,通过评估患者的饮食摄入和体重变化,可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此外,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也是评估的重点,包括无菌操作、静脉通路管理等,这些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患者的康复训练参与度和效果也是重要的观察指标,通过记录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频率和效果,可以评估康复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康复进展。综上所述,这些观察指标共同构成了心血管病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研究的重要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采用了SPSS26.0统计软件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计量资料,如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消失时间等,我们采用了x±s(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并通过t检验来对比不同组间的差异,以揭示护理措施对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对于计数资料,如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我们使用了率(%)来表示结果,并应用χ
2检验来评估不同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在所有的统计分析中,我们设定P值小于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这种严谨的统计学方法确保了我们的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性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显著改善了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生命体征监测表明,患者的平均心率从研究初期的85次/分钟降至78次/分钟,血压控制率提高了15%。药物依从性评估显示,患者按时服药的比例从70%提升至90%。日常活动能力评估中,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平均提高了20%。心理状态评估未发现显著心理问题,营养状况监测显示患者平均体重增加了2公斤,护理操作规范性检查合格率达到98%,康复训练参与度提升了30%,康复效果评分平均提高了25%。
数据表格
观察指标 | 研究初期 | 研究末期 | 变化百分比 |
平均心率(次/分钟) | 85 | 78 | -8% |
血压控制率 | 85% | 100% | +15% |
药物依从性 | 70% | 90% | +20% |
独立生活能力评分 | 60 | 72 | +20% |
平均体重(公斤) | 68 | 70 | +2% |
护理操作规范性 | 95% | 98% | +3% |
康复训练参与度 | 40% | 70% | +30% |
康复效果评分 | 50 | 62.5 | +25% |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性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在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生命体征的改善和药物依从性的提高反映了患者生理状态的稳定和治疗效果的增强。日常活动能力和康复训练的进步是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直接体现。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护理操作规范性的维持,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然而,研究也提示,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仍需加强,以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此外,研究样本量有限,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规模,以验证这些措施在更广泛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效果。本研究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措施,为患者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共同推动心血管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代小霞.护理风险评估和预防式护理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40-141.
[2]侯敏,杨红菊.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方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0):145-148.
[3]李希梅.护理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4):240
[4]蔡雪莲,徐杏安,魏洁.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风险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0):164-165.
[5]蒋海燕.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行风险评估与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