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00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一门第二语言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意大利语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语言,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青睐。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即为母语迁移现象。在此背景下,母语迁移现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基于语言迁移理论,探讨母语迁移现象对中国学生意大利语习得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母语迁移现象 外语学习 跨文化
一、母语迁移现象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母语迁移现象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语言规则、语言习惯以及文化背景带入到第二语言学习中,从而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迁移可以分为两类: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即正面影响,指母语与第二语言的相似之处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即负面影响,指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差异导致的学习困难和错误。
二、母语迁移现象在中国学生意大利语习得中的表现
1.语音层面:
意大利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系统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意大利语中有浊辅音[b, d, g]和清辅音[p, t, k]的对立,而汉语中只有清辅音,没有浊辅音。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时,往往会将清辅音误读为浊辅音,或者反之。同时,意大利语当中的大舌颤音[r]也是汉语发音当中所没有的,甚至中国人在平时说话时并不习惯使用舌头震颤发音,所以很多人不清楚该如何发力让舌头持续震颤发声,这也是很多学习意大利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语言之初困难所在。
2.词汇层面
在意大利语中,名词有性和数的区别,并且要求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冠词和形容词也要有相应的性和数的配合,而汉语中并没有这样的现象,因此,中国学生在使用意大利语时,经常忘记给名词加上正确的冠词和形容词,或者错误地使用名词的性、数。又因为同样的阳性或者阴性冠词(定冠词或者不定冠词),还根据所修饰名词的不同(比如元音字母开头的名词与辅音字母开头的名词存在区别)有不一样的词形,更是增加了学习的困难。此外,意大利语当中动词有原形以及不同时态、语态下的变位词形(通常还存在不少的不规则动词变位情况),这一点也比汉语复杂,中国学生在使用意大利语动词时需要记忆大量的变位词形,很容易容易出现错误或者混淆。
3.句法层面
意大利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在意大利语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后,而在汉语中通常放在名词之前,因此,中国学生在使用意大利语时,可能会将形容词的位置放错(大部分时候位置问题可以容忍,但有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可以的,比如颜色类形容词一定要放在名词后)。又因为通常情况下动词变位能够较为清楚的表明动作主语,所以很多句子当中并不出现主语,中国学生有时会反应不过来,同时,意大利语中的动词有非常复杂的时态和语态的区分,所表达的含义也很不同,也增加了非母语者正确使用的难度。量词也是意大利语当中几乎不出现的句子成分,这一点很多中国学生很不习惯(尤其是翻译句子时)。此外,意大利语中的句子结构可能会非常复杂,在有从句(甚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下,需要用到不同的关系代词,这也加剧了中国学生在表达和理解复杂句意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4.语境层面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其使用总是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而中、意两国在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必然会导致中国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意大利语时出现困难。甚至一些修辞手法,历史典故等原因造成的特定的表达方式都很容易产生误解。例如,意大利人在认识的朋友参加考试或者重要比赛时会说“In bocca al lupo”,字面意思是“在狼嘴里”,而他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好运,祝你成功”;“Non ci piove”字面意思是“不下雨”,然而事实上意大利人说这句话是想表达“确定,毫无疑问”的意思。诸如此类的表达情况还有很多,而这些表达方式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就会造成中国学生一些理解的困难。
三、中国学生如何正确利用母语迁移现象学习意大利语
有人看完母语迁移现象在中国学生学习意大利语时的表现后,会有些沮丧,因为大部分是不利于大家学习的负迁移情况。事实确实如此,意大利语和中文作为两种极为不同的语言体系,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极为显著的区别,在学习中必然会有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但母语正迁移现象在此过程中并非没有表现之处,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建立利用正迁移,抑制负迁移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虽然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而意大利语则是一种重音语言,但中国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时,可以利用汉语中的四声来帮助自己掌握意大利语的重音规则。同时,汉语中的某些音素与意大利语中的音素相似,如/p/、/t/、/k/等,中国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相似性来快速掌握意大利语中的相应音素。而且汉语和意大利语在词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例如,一些基本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发音或意义,意大利语的“papa,mamma”表达爸爸、妈妈,意语中的grazie和中文的ganxie都表示谢意;bravo和bang都表达赞美等,中国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相似性来帮助自己记忆意大利语词汇。又比如,汉语中的一些语法规则与意大利语中的语法规则相似,如主谓宾的语序、定语后置等,中国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相似性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意大利语的语法规则。同时意大利和中国同为历史古国,在文化方面都十分悠久,利用这些文化背景来更好地理解意大利语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还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四、对意大利语教学的建议
在意大利语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老师的指导和带领,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对于意大利语教师就有了以下一些教学建议。
1.重视母语迁移现象
教师必须首先意识到母语迁移在二外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学习之初就有必要向学生有效传达这一语言现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负迁移作用,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地道的意大利语。例如,在教授意大利语时,尽可能地将与汉语相似的部分进行生动有趣的对比连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表示否定句意时,中文和意大利语都是要加上否定词,但是意大利语中含有个有趣的小东西,叫“否定前缀”,这便可以同中求异的记忆。又比如意大利语当中说“quattro gatti”(四只小猫),表示“寥寥无几”,那很容易就想到我们中文常说的“小猫两三只”等等;同时,对于意大利语和中文这样,各方面差异极为显著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并归纳意大利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从而有意识地规避将母语的语言规则错误地迁移到意大利语学习中。比如以语义角色的表达为例(施动者/受动者),意大利语和中文里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不同句型,但意大利语通过改变动词形态结构(意大利语的动词有专门的被动形式结构)来区分两者,但中文会借助“把”“被”等词,之后调整语序来完成转换。又比如在时间的表述上,意大利语多借助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位完成,但汉语则不然,作为一种缺乏动词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在此时大量使用了时间词。
2.增强跨文化意识
教师必须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单纯的进行语言的教学,还必须在教学中融入目标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通过对比母语与目标语背后的文化差异,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认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的输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外一些不同于母语的语言现象。例如,通过了解“In bocca al lupo!”的历史来源,是曾经发生在猎人打猎前的一种祝福语,那么就更好地理解这句话,以及它的回语“Crepi!”(撕裂)的用意;理解里一些动物在意大利语当中的表意,就能理解一些习惯用语,比如“morire come un cane”表示“凄惨的死去”,这里我们很容易明白“狗”这种动物在意大利语的语言文化中表达的含义大多为负面、贬义的(这一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表意很相近,可以利用这样的相似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又比如一些宗教用词,需要让中国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才能理解,意大利语当中有诸如“andare in paradiso”、“guadagnarsi il paradiso”这样的说法,那么我们就得先让学生理解“paradiso”(天堂)在意大利宗教中的含义,根据《圣经》所述,那是人们死后所往的幸福之地,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andare in paradiso”表意是“上天堂”,即委婉的表明死去,而“guadagnarsi il paradiso”则是表达“积福积德”,甚至可以引申为“忍受痛苦”(《圣经》让人们面对苦难要忍受痛苦,这将得到上帝的怜悯与救赎)。此外,两种文化中对于家庭、友情等价值观的相似之处,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的语言表达。
3.耐心与实践
同时,理解了语言迁移现象就能比较清晰的明白一套语言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不只是语言知识本身,还有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考方式等,那么在意大利语教学中,对于中国学习者,教师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小动画、歌曲,情景对话等等,让学生能像小宝宝学说话的时候一样,置身在意大利语的语言环境中,重新建立起较为全面的,另一种新的语言系统。这里就要求教师有比拟父母的耐心(甚至更甚,因为有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和大量的实践练习,再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利用起学生的五感,眼睛看的同时,耳朵也要听,脑袋也要思考等等,立体的、生动的学习意大利语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意大利语的语言规则。还可以通过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意大利文化氛围,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母语迁移现象对二外意大利语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并合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减少负迁移的影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持久的耐心,帮助学生提高意大利语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婧,孙运路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J].学园 2015(3).
[2]侯小莉.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J].语文学刊2010(11).
[3] 戴炜栋,王栋 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 2002(6)
[4]白洁.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6(11):118-119.
[5]张伊娜.外语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及其内涵[J].国外外语教学,2000(3):28-3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外国语学院2023年校级课题项目《母语迁移现象对二外意大利语习得的影响分析》(项目编号:HWYJY2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