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空港街道办事处
一、选题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北京市持续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首都社会治理格局。2019年,顺义区获批第二批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试点,对国际化社区治理提出更加具体化要求,要建立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国际人才社区治理模式。空港街道作为顺义国际人才社区重要区域之一,辖区内外籍人数比例高,国际化社区众多,对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国际人才社区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国际化社区典型做法
(一)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用好党建引领“指挥棒”
一是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聚焦党建引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国际人才汇、居民议事厅等平台,引导外籍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香蜜湾社区常住外籍居民100余名,来源国家众多,该社区创新举措,建立“国际人才交流群”,引导外籍居民自治自理,并且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鼓励国际人才参与垃圾分类与值守服务,值守时间超百余小时;二是实现国际人才社区内党组织的全覆盖。社区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总基调”,在大型商圈、产业园区等国际人才社区内的重要阵地推动成立党支部,抓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覆盖面。例如2019年成立的中粮祥云党群服务中心,紧贴商圈党员工作圈,举办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
(二)提高居民主人翁自治主体意识,当好党建引领“指导员”
一是鼓励全体居民参与共建。以社区党支部为阵地,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动员全体中外居民,凝聚社区集体力量,鼓励外籍居民一同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疫情防控工作、环境卫生改善等社区治理活动当中,共同携手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共享社区治理新成果。二是聚焦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社区居委会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街道24个社区共成立不同类型社区社会组织上百余家,涉及社区管理、志愿帮扶、公益服务、文化体育、养老助残、困难救助等各领域,为社区服务增添力量。三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按照区国际人才社区办下发的《加快推进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组建国际志愿者服务组织,鼓励国际人才参与志愿活动,不断挖掘有想法、有能力、有时间、有意愿参与社区建设的中外居民骨干作为志愿者,发挥骨干的“智慧”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的治理过程中来。
(三)聚集社区多元化共商共建合力,提升党建引领“凝聚力”
一是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构建协商共治机制。挖掘整个辖区各类资源,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倾听关注辖区社会单位需求建议,健全完善了民需对接、服务共建、交流促进等工作机制,促进双向认同、纵横联动。吉祥社区在党建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衍生出365移动办公征集居民意见需求,通过“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向前一步,减少12345便民电话拨打率;二是实施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发挥监督服务作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和物业企业中,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活动共办、责任共担、发展共促。通过社区党支部通过合理调配资源,与物业企业形成资源的合作与互补关系,为社区物业工作提供帮助与支持;物业工作人员反过来通过“知心”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从而增强了物业与居民需求的“粘性”,提高居民满意度;三是围绕社区党支部,打造居民议事协商治理模式。新国展国际社区以文化融合、需求征集、协商议事三项手段为切入点,定期通过议事会的形式组织中外居民共商共议,收集居民需求并快速响应,将居民发展为社区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未诉先办解决安全隐患,踏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为为民服务成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四)搭建中外居民文化交流沟通桥,配好党建引领“金钥匙”
一是构筑中外文化交流平台。每年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社区支部都会邀请外籍居民参加“粽叶飘香迎端午”“外国人看中国春节”“中秋共团圆”等节日传统活动,通过包饺子、写春联、包粽子等文化活动,不断加深他们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二是组织多方参与的论坛讨论。围绕顺义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开展“悦享京城 宜居空港 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圆桌论坛及主题活动”,组织国际人才社区中外居民、社区工作者、周边物业及商户参与,共同对“国际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社区”等多类话题展开讨论。
三、存在问题
(一)区域化党建平台较为松散
多元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高端别墅区中,外籍人员较集中,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商品房社区中,物业公司及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一般;回迁社区中,物业公司发挥作用较弱。区域化党建平台缺乏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各个主体在工作过程中各有任务,难以形成真正的整体合力,给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居委会的自治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国际化社区已经建立了很多工作平台,但如何运作平台取决于社区党支部以及居委会的主导能力。由于居委会承担了较重的行政事务,在日常社区居委会工作中有许多报表、迎检、评比等工作,其对国际人才协商平台的运作以及创新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三)国际人才总体参与社区事务的程度不高
空港街道各社区每月都会组织多种活动,有部分社区国际人才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节日、Mini马拉松等活动,主要以国际家庭中的女性、儿童居多,而社区大多数国际人才较少参与此类活动,目前大多数社区开展的国际化交流活动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参与活动程度不高,意识不强。
四、关于进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国际化社区治理模式的建议
(一)党建引领点燃社会治理“红色引擎”
基层党组织是国际化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是社区治理的“领头雁”。社区党支部应在整合有效资源的基础上,以更“社会化”的姿态去提供服务。基层党组织要像志愿者组织那样运营,大家都是志愿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志愿者有激励机制,有志愿者项目,组织群众志愿服务群众,充分体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基层党组织提供的服务不断拓展,从服务党员、党务,变得直接向群众提供更多的直接服务,就像微实事等,同时不断推进服务的项目化、产品化,从活动变成项目,再变成品牌,这些都是基层党组织的新课题。
(二)多元共治形成社会共建“家园共体”
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做大党建朋友圈,用需求找资源、联项目,构建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国际人才、楼长、志愿者等“好邻居好朋友”参与共治的互动局面;建立国际人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全能社工,引入国际人才社区专员,为国际人才提供多语种、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建立社区国际人才议事厅牵线邻里“孤岛”,引导国际人才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让其成为社区活动忠实“粉丝”。
(三)全民共享提升社会共治“治理成效”
夯实公共服务基础,实现服务共享。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借助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及打造新国展国际化示范街区的东风,改善社区居住环境,对小区配套设施进行修缮整治,改善社区居住环境,增设中外双语标识标牌,为打造中外居民可进入、可参与、可共享的社区公共空间;促进地区人才、品牌等资源共享,一方面在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下,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挖掘社区能人,协调解决社区问题,另一方面继续打造Mini马拉松、“五月鲜花”综合性文艺汇演、社区邻里节等活动品牌,以各种奖励的形式鼓励国际人才参与,促进中外居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