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以爱无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家校协同,以爱无碍

刁子杰

惠州市惠城区特殊学校  

摘 要:“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同样适用于特殊学生群体。而特殊学校的德育构建,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具有基本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逐渐融入到社会之中。但特殊学生的德育意识形成并非一蹴即至的,仅凭学校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家长的协助下才能得以完成。因此,为使特殊学校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得到有序发展,教师应积极构建“家校协同”教育路径,引导家长正面看待学生能力发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行,以此定能促进特殊学生变得愈发自立自强。

关键词:特殊学校;家校协同;德育教育;构建;培养

前言

    谈及特殊学校,不仅是探讨一个教育机构,更是谈论一种关怀、支持和共同成长的承诺。特殊学校承载着为拥有独特需求的学子们提供优质教育的使命,同时也是温暖的家园,让特殊学生在关爱与尊重中茁壮成长。基于此,特殊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构建,必须与家庭形成紧密的联系,只有在家校协作共育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为特殊群体的学生创设全面且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意识、人格素养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逐渐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提升生活品质,进而切实达成“家校合作,协力同行”育人目的。

一、家校协同对特殊学校德育构建的意义

(一)确保德育教育的持续性

    特殊学校的学生由于身心上的特殊性,更需要得到持续性的德育教育。因其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障碍或困难,需要通过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来帮助他们克服和改善。基于此,特殊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依靠学校内部教师和课程来完成,还需要与家庭形成有效的协同,共同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德育支持与服务。通过家校协同,学校可充分利用家长的专业知识和对孩子的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德育计划,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以此确保特殊学校德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特殊学生的行为养成

    行为养成是指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行为养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评价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而特殊学校的学生可能在行为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或不适的表现,如冲动、自闭、孤僻、依赖、攻击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和幸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负担。因此,特殊学校需要与家庭形成有效的协同,共同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行为养成的教育和引导。如,建立明确的行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能,制定合理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行为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视化,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与怎么做。

(三)助力特殊学生的品质培养

    品质培养是指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期待个人追求的品质特征和风格。品质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高层次和深层次的目标,也是展现德育教育内涵与价值的重要方式。但在特殊学校群体中,部分学生品质会出现缺失与不足,缺乏自信、乐观、坚韧、责任等基本品质,为其个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担任起特殊学生品质培养的重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夯实特殊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基础。

二、家校协同下特殊学校德育构建的高效路径

(一)注重家校合作,打造家庭德育第二课堂

    家校合作是特殊学校德育构建的关键一环,也是塑造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善于引导家长将家庭视作德育的第二课堂,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奠基和补充作用,以及在成人教育中的延续意义。首先,以真诚的态度与家长展开密切的沟通。通过用心倾听、坦诚交流,建立起师生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孩子成长的关切。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家校合作才能得以深化,才能让特殊学生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引导。其次,充分利用特殊学生在家休息时段进行家访、面谈等沟通工作。特别关注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了解其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情况,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进行教育引导与行为矫正。通过家访等形式,把学校与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切实形成一个紧密无缝的教育网络。最后,向家长传授与特殊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沟通氛围。教师要让家长加强对特殊教育育人理念、政策、法规等的关注,有助于学校和家长为特殊学生的成长规划和发展共同出谋划策,引导特殊学生在家庭中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其为自身理想而不断奋斗、努力。

(二)组建家长课堂,提升家庭德育教育能力

    为了确保特殊学校德育的高效实施,每一名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家长最为了解特殊学生的特点,倘若能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必然会为其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因此,特殊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主动地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开设家长课堂,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指导,促使家长了解特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通过分享实用的德育教育经验和方法,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技巧及知识等,让家长对特殊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教师还要指导特殊学生家长学会科学地观察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鼓励家长养成记录家庭日记的习惯,认真记录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变化。这既是一种珍贵的纪念,也是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有效方式。这些记录能帮助家长更加细致地关注孩子的成长点滴,帮助家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为其提供有效且科学的德育教育支持。由此可见,组建家长课堂不仅能提升家庭德育教育能力,还能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互性。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来自父母浓浓的爱意,学会回报这份真情,进而使“立德树人”思想根植于每个家庭。

(三)家校定期沟通,实现家校德育协同合力

    家校定期沟通是特殊学校德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实现家校德育协同合力的有力支撑。家校定期沟通可以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重点和养成举措,有效增强家长对孩子德育意识培育的关注。家长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为了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通过分享学校的德育教育理念、工作重点,以及针对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策略,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情况。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直接向班主任、学校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家校沟通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特殊群体学生家长要尽可能配合好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借助家长定期沟通共同努力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促使双方能够共同引导特殊学生积极、阳光、健康、快乐成长,逐渐形成家校德育协同合理教育新模式,让家长更有信心地带领孩子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道路。

(四)开展亲子游戏,丰富特殊学生情感世界

    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在特殊学校德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种形式不仅能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为共同目标而努力,还能促进亲子间深入的情感交流,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亲子游戏是促进孩子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充分发挥亲子游戏育人效能,通过该活动丰富特殊学生在课余时光中的生活,拓展学生情感世界。例如,教师可以“遵守规则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扮演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如,交警、售货员等,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会遵守交通规则、买东西要排队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由此可见,该种教育形式,既能将德育思想渗透于学生内心,还能让其感受到来自家长与学校的关爱,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通过与父母共同参与游戏,学生与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更容易理解亲情的珍贵与重要。这种亲子间的互动可以说对于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行。

结语

    总而言之,家校协同对构建特殊学校德育教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此,学校和家庭应各自充分发挥家校协同的育人优势,加强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不断增强德育教育成效,从而帮助特殊学生群能够真正融入正常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鸿福. 特殊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智能化实现探讨[J]. 科幻画报,2022,(12):246-247.

[2]饶媛.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相互融合思考[J]. 智力,2022,(27):124-1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