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心医院 四川遂宁 629000
很多时候,有的人会说,术后怎么还会拿着“管子”回去,有的则根本不需要。相信不少人都对此有疑惑,那么在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一遍,为何要在手术后放入腹腔引流管。通常涉及的程序包括胆道或胆囊的穿刺引流、肾脏造瘘术以及淋巴囊肿或脓肿的引流,这些引流管往往需要长时间保留,时间跨度可能从一个月到半年、一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直至生命晚期。引流管的护理成为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关注的核心议题。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延长引流管的使用寿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并减少再次穿刺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引流管?
这根被称为“管子”的设备其实是引流管,主要用于外科临床的引流操作。它的功能是引导人体内部,如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脓液、血液或液体排出体外,以此避免术后感染,加速伤口康复。而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腹腔引流管,即在腹部内部安置一根引流装置(可能是引流管或引流纱布),将体内的液体引导至体外,实施的是一种外部引流手术,腹腔引流的精准实施至关重要,它能迅速排除积聚的液体、血液、膨胀物质、气体、坏死组织及外来异物,进而优化血液循环,预防感染扩散,加速炎症的缓解,确保伤口缝合区域的良好愈合,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在诊疗过程中提供关键线索。引流装置作为这套系统的基石,主要由引流管和引流球构成。针对大型手术的患者,手术专家通常会在手术后将引流装置置入手术腔,以便实现有效的外部引流。引流管的末端深入到手术腔内,而引流球则安放于体表之外。在操作中,医生会开启引流球上的透气孔,通过适度挤压引流球后关闭该孔,借此创造出负压环境,从而顺利达成引流目标。
二、引流管有什么作用?
切勿轻视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引流装置,它在手术后的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引流管的作用不仅仅是导出手术创面的滞留血液、积聚的液体,如脂肪液化产物,更是通过排除可能引发感染的坏死组织,从而预防术后并发症。它的存在不仅有助于减轻术后病人的不适,加快伤口的修复过程,更能显著降低术后额外的风险,确保手术效果的顺利进行。
三、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在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呢?
目前,临床上的腹腔引流主要包括两种,即预防性和治疗性。
1.预防性引流
预先导流技术是一种以监控为导向的方法,旨在检测潜在的活跃出血或消化系统(包括胃、肠、胆道和胰腺)的并发症。这种引流管在执行如肝脏摘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腹部手术时,被广泛应用。一些研究者强调,提升预防性引流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实施,能促使医生即时掌握患者的动态状况,从而实施精准的后续治疗,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的不适体验。
2.治疗性引流
治疗性引流技术是一种医疗手段,其核心目的是消除由初始病症引发的腹部积液、积血、积脓、坏死组织或异物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
(1)皮下肝穿刺胆汁引流术(PTCD),通过皮肤和肝脏实施操作,引导胆汁流动。
(2)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同样利用皮肤入口,抵达胆囊进行液体排放。
(3)内窥镜辅助鼻胆管引流(ENBD),借助内镜技术在鼻部进行胆道导引。
(4)肝脓肿穿刺引流,针对感染性肝病,进行脓液排出。
这些方法的工作原理在于促进胆汁和感染性液体的排出,恢复胆汁的正常循环,保持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生理平衡,以及稳定胆汁酸水平,从而缓解炎症,提升肝脏功能,并为后续可能的手术奠定基础。
放管指征:
a、无法实现对坏死区域的全面清剿;
b、旨在防止肝脏切除、胰腺手术或胃肠手术后出现胆汁、胰液或肠道泄漏的情况;
c、手术区域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出血或渗液现象;
d、已发展为局部化脓性肿块。
普外科手术后通常会进行引流安排,术前难以明确规定哪些病例绝对需要,哪些则不需要,这往往取决于手术医生在术中的具体评估。
四、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1. 稳固安置:确保引流管牢固稳定,避免因受压、弯折、折叠或意外脱出导致阻塞。
2. 维持负压环境:负压引流球需保持微瘪状态,一旦发现漏气(即球体膨胀),须立即通报护士进行处理。
3. 恰当安放:患者下床活动时,可将引流球和引流袋一起放在病人裤子口袋里,确保负压球的位置低于伤口位置。确保引流系统的卫生是防感染的关键,应将引流管妥善固定在床缘附近,确保引流球始终位于手术切口下方,这样能有效防止感染逆流。
4. 观察引流液:手术后两小时内,引流液体积不应超过200毫升,并且随着恢复,引流液应逐渐减少。正常的引流液颜色为淡红至深红,如呈鲜红色,可能暗示腹腔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
住院期间,务必悉心照看您的引流装置,切勿随意拉扯或移动。一旦引流管脱离位置,它无法自行复位,因此保持其畅通至关重要。留意引流管附近的敷料状况,一旦发现有移位或污染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加固或替换。需定期倾倒引流袋中的液体,以防止因液体积聚过多,长时间的重量影响导致引流管的位置发生微妙变化。同时,务必保持引流口的敷料清新干燥,这是维护感染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密切关注引流液的变化,包括每日排出量、颜色和质地,与医疗团队保持频繁的信息交流,这对于病情的监测和管理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