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研究

罗平

长宁县中医医院,四川 宜宾,644300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技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89例展开试验分析,将后续临床诊断结果作为依据,分别对患者实施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据此获取两种技术检查结果,计算诊断效能,完成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的常规X线检查,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应用可提升诊断效能,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且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准确性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是指一种并不明显或不容易被发现的膝关节骨折,由于初始时没有典型的症状或征象,导致患者往往不会察觉到骨折的存在,可能因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慢性过度使用、微创伤、骨质疏松等,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患者的机体状态越来越差,为此对该类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1]。X线、核磁共振是较为常见影像学诊断方式,二者均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但对比而言核磁共振应用价值更高,其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病灶及周围影像图片[2]。为进一步说明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本文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89例展开试验分析。组内有男性54例、女性35例,年龄均值(43.35±9.28)岁(范围在23岁~72岁之间),病程在(6.18±0.42)d(范围在2d~10d之间),体质指数均值(22.36±1.42)kg/m2(范围在18kg/m2~25kg/m2之间)。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有出现膝关节疼痛感;均有发生活动受限;均知情了解,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危急重症者;精神疾病者;核磁共振或X线检查紧急者;拒绝参与试验者。

1.2 方法

在组内患者实施检查期间,均进行X线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具体操作如下:

1.2.1 X线检查:在检查期间,先指导患者脱掉与检查区域重叠的衣物和饰品,确保膝关节区域暴露,调整好X线设备各项参数,电压设定为120kV、电流设定为110mA,依据患者胖瘦进行曝光时间、曝光量设定。此后,指导患者调整姿势,以便X线可以准确显示膝关节区域;投照膝关节区域,通常会拍摄正位和侧位,必要时加摄斜位;评估X线图像以寻找任何异常,包括骨折线、骨皮质连续、骨体整体形态或其他异常迹象。

1.2.2 核磁共振检查:

采用GE公司生产的Creator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膝关节专用线圈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足进位。

扫描方案及参数设定:

1)Sag PD fs FSE :扫描参数: TR =2096ms, TE =42ms,像素:0.7×0.9, NEX =2,层厚4mm,层间隔0.4mm,视野( FOV )25cm×10cm;

2)Sag T1 FSE :扫描参数: TR =541ms, TE =Min Full,像素:0.7×0.9, NEX =1,层厚4mm,层间隔0.4mm,视野( FOV )25cm×10cm;

3)Cor fs FSE :扫描参数: TR =2939ms, TE =68ms,像素:0.7×0.9, NEX =2,层厚4mm,层间隔0.4mm,视野( FOV )25cm×10cm;

4)Cor T1 FSE :扫描参数: TR =541ms, TE =Min Full,像素:0.7×0.9, NEX =1,层厚4mm,层间隔0.4mm,视野( FOV )25cm×10cm;

5)Ax PD fs FSE :扫描参数: TR =2000ms, TE =42ms,像素:0.7×0.9, NEX =3,层厚4mm,层间隔0.4mm,视野( FOV )20cm×10cm;

图像分析:由2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我院放射科医师在不了解结果情况下,采用单盲法观察并分析图像,观察骨体形态、骨质信号,观察关节间隙及关节囊,观察半月板、韧带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诊断。图像分析及诊断借助于我院图像获取与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PACS ),每位分析者可以随意调节窗宽窗位和图像大小。

1.3 观察指标

将后续临床诊断结果作为依据,获取X线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计算诊断效能,完成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为本次各项数据资料处理工具,(±s)、[n(%)]分别予以呈现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计数两种类型数据,t、x2值为对应数据资料的检验值,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据统计,后续临床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3例、阴性36例;X线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1例、阴性38例,其中真阳性38例、真阴性23例;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4例、阴性35例,其中真阳性50例、真阴性32例。见表1。

经计算,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的常规X线检查,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种诊断技术结果分析

病理检查结果

X线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38

15

50

3

53

阴性

13

23

4

32

36

合计

51

38

54

35

89

表2 两种诊断技术诊断效能比较[n(%)]

技术

准确性

灵敏度

特异度

X线检查

61/89(68.54)

38/53(71.70)

23/36(63.89)

核磁共振检查

82/89(92.13)

50/53(94.34)

32/36(88.89)

x2

15.684

9.636

6.237

P

0.000

0.002

0.013

3 讨论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对患者有较多危害,由于隐匿性骨折的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会延误就医,导致骨折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据此导致骨折愈合不良或发生并发症。此外,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可能导致关节表面不规则、关节软骨受损等问题,进而引发关节退化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长此以往,关节的退化可能导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3]。为此,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进行及时的诊治极为关键。

X线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人体组织的透射吸收和散射,生成影像以显示骨骼结构,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X线检查快速且简便,有助于迅速获取膝关节的骨骼结构信息,且X线设备广泛分布,且相对成本较低,使其易于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使用[4]。但X线图像不能提供软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对于软组织损伤或细微的骨折显示不够敏感,其分辨率也较低,可能无法显示骨折的微小细节。

磁共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当中,通过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且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之后,氢原子核会按照特定频率发射出相应的电信号,释放出吸收的能量,被体外的接收器记录,经过电脑后处理来获取图像,可以显示软组织、骨骼、肌肉等区域,并对膝关节内部结构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信息,适用于检测软组织损伤、骨髓水肿、隐匿性骨折等问题[5]。对比X射线,MRI对软组织和骨骼骨髓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显示软组织和骨骼结构的细微变化,有助于准确诊断隐匿性骨折,且该种方式可以在多个平面上生成图像,有助于医生全面评估膝关节内部结构的状况[6]。此外,MRI不使用X射线,因此避免了辐射暴露的风险,适合长期或多次检查的患者。

本次试验中,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的常规X线检查,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通常比X射线更具优势,特别是在评估软组织损伤和详细结构方面,但X射线在快速筛查和初步评估骨折方面仍然是一种有用的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实际检查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技术或结合多种技术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 侯雪玲,懂吉哲,李楠.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采取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效果及价值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3,9(2):60-63.

[2] 张红丽.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效探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9):36-37.

[3] 邵现红,郭瑞峰. MRI检查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4):4570-4572.

[4] 胥广贺. 2种影像学方法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9):32-33.

[5] 王文胜,林万星,郑荣芳.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9):1689-1691.

[6] 金文宇.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 当代医学,2022,28(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