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环投渝东南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显著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生物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污水处理方法,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技术原理、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生活污水处理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应用
引言
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水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污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因此,深入研究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对于提升生活污水处理效果、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1.1原理
生物处理技术代表了一种环境友好且效能卓越的废水净化途径,其核心机制在于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消除废水中包含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这一技术巧妙地模仿了自然界的生物循环过程,通过构建特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能够执行一系列复杂的生命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或环境友好的形式。
1.2分类
生物处理技术依托于自然界中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对废水中的有机与无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转换及清除,是水处理与废水资源化领域的基石。这一技术涵盖了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滤池法以及厌氧消化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旨在满足多样化的污水处理需求。
2.生物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作为污水处理领域的基石技术,以其卓越的有机物降解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这一工艺精妙地结合了曝气池和沉淀池的功能,构建出一套高效且稳定的微生物处理系统,旨在清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曝气池中,通过连续供氧并优化水动力学条件,创造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有机物降解的环境。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在充足的氧气供应下,微生物形成絮凝体,这些絮凝体具有极强的有机物吸附和分解能力。微生物通过同化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细胞组分,实现了有机物的有效去除,同时促进了微生物的增殖。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在这里,重力作用促使微生物絮凝体沉降,形成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层,实现了固液分离。净化后的水体从沉淀池的溢流口缓缓流出,完成了有机物与水的分离,得到较为清澈的出水。
2.2生物膜法
生物膜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稳健的污水处理手段,依托于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作用,专门针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成分进行净化。此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固定介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其中蕴含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其代谢活动,高效地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生物膜法相较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展现出了诸多显著优势。首先,它在空间利用上极具效率,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尤其适合用地紧张的地区。其次,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稳定且优异,能有效应对水质波动和高浓度有机负荷的冲击,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冲击能力。这一点使其在处理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时尤为突出,特别是在面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时,生物膜法的净化效果显著,因此在各类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膜技术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加上其对高浓度污染物的高效处理能力,使其成为现代污水处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为实现水质净化和环境保护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2.3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它利用生物膜附着于滤料表面的特性,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过滤和生物降解。在生物滤池中,污水被引导通过装有滤料的池体,其间,污水与滤料上的生物膜充分接触。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吸附、分解等生物化学过程,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滤池法因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和处理效果良好而备受青睐。其主要构成包括滤池主体、滤料和曝气系统,整体设计易于建设和维护。在日常操作中,仅需定期对设备进行基本检查和保养,无须复杂的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生物滤池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稳定且能达到排放标准,确保了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化策略
3.1合理选择生物处理工艺
在面对不同特性的污水,比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有机物浓度高低各异的废水时,选择适当的生物处理工艺至关重要,需紧密结合水质特性与预期的处理目标。举例而言,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水时,厌氧-好氧联合工艺是一种优选方案。此工艺中,厌氧阶段由兼性厌氧微生物担纲主演,通过水解酸化作用将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随后的好氧阶段,则由好氧微生物接力,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将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实现废水的深度净化。
3.2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水净化技术中,针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采用生物增强策略,即引入和培育特定的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是提升处理效能的有效途径。这类精选的微生物能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机制,大幅削减氮、磷含量,减轻对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压力,同时促进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群的优化与平衡。
为确保这一生物处理体系的稳定运行及高效能,持续监控微生物相态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运用显微镜检查、分子生物学分析等先进手段,能够精细掌握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密度及空间分布,从而全面评估污水处理流程的效能,包括脱氮除磷的成效是否满足标准,以及系统内部环境是否维持在理想状态。依据监测数据,运营者可适时调整治理策略,如调节空气曝气强度、控制温度、调整营养补充物的配比等关键操作参数,确保系统长期处于最优工作状态,连续且高效地达成脱氮除磷的目标,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3.3控制环境因素
在污水处理及微生物培养的实践操作中,对环境条件的精确调控是确保处理效率与微生物健康生长的关键要素。空气供给的管理尤为关键,需依据微生物的需氧特性和代谢速率,精心调整曝气系统的运行参数,确保水中溶解氧(DO)水平既满足微生物的呼吸需求,又避免过度曝气带来的负面效应,如能源浪费和水体扰动,后者可能干扰敏感微生物的生存。反之,曝气不足则可能导致厌氧条件,阻碍好氧微生物的活性。通过精细化控制曝气设备的强度、周期和持续时间,可以创建一个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促进微生物的高效代谢。
温度控制同样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与代谢速率。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理想的生长温度区间,极端温度条件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甚至完全停止某些生物化学反应。例如,在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时,保持水温在20℃至30℃之间,能最大化脱氮除磷的效果,这一温度范围被视为微生物活动的黄金地带。
pH值的调控则是另一项核心任务,它直接影响微生物细胞膜的电荷状态和酶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效率。不同微生物对pH的耐受范围有所差异,但高效运行的生物处理系统往往需要维持在一个狭窄的pH区间内。例如,在活性污泥法中,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或利用化学反应,将pH值维持在7.0至8.0之间,能显著提升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优化整体处理工艺的性能。
3.4加强污泥管理
在水处理流程中,剩余污泥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是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步骤。首先,需对产生的剩余污泥实施脱水处理,旨在显著降低其含水量,缩小体积,以便于后续的处置和可能的再利用。脱水后的剩余污泥,可进一步通过生物稳定化处理,比如厌氧消化,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其转化为更为稳定、环境友好的物质,这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还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副产品,如生物气体。
与此同时,为了维持和优化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活性,剩余污泥的循环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脱水处理后的剩余污泥适量回流至处理系统中,可以有效补充微生物群落,增强生物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和系统稳定性。然而,这一过程需谨慎控制,确保回流量适度,避免因过量回流而破坏系统内的微生物平衡,影响处理效率。
结论
生物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合理选择生物处理工艺、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控制环境因素、加强污泥管理以及引入先进处理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生物处理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实现生活污水的有效净化和资源化利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致远, 张艺凡, 王艺, 张政, 付梦杰, 韦嘉怡, 王科雅, 林峰. 膜曝气生物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 化工时刊, 2023, 37 (02): 59-61.
[2]唐升克. 生物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2, 35 (01): 88-89.
[3]吴莉娜, 李进, 闫志斌, 苏柏懿, 王春艳. 三维生物膜电极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 21 (12): 4769-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