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褥式缝合法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改良褥式缝合法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史淑玲

定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河北定兴  07265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改良褥式缝合法在妇产科手术中对横直切口和腹部横纵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0例符合条件的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配到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技术,而试验组则采用改良的褥式缝合技术。然后,比较两组的手术结果。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也明显减少(P<0.05)。此外,试验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9.00%)低于对照组(19.00%)(P<0.05)。在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试验组的术后引流量少,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采用改良褥式缝合法相较于传统方法,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手术失血,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因此,这种改良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改良褥式缝合法;妇产科;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某医院接受妇产科横直切口及腹部手术横、纵切口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衡地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含50%的样本量。试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3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2±1.33)岁,平均病程为(3.11±1.23)个月,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15±1.44)kg/m2,其中包含94例剖宫产横直切口患者和6例妇科腹部手术横、纵切口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2至46岁,平均年龄(32.15±1.24)岁,平均病程(2.7±1.25)个月,平均体质量指数(22.27±1.55)kg/m2,包括93例剖宫产横直切口患者和7例妇科腹部手术横、纵切口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认为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为:确诊为妇产科横直切口或腹部手术横、纵切口的患者,并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包括:有其他手术史、腹部切口感染以及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了创新的褥式缝合技术。具体操作中,我们采用4-0号丝线贯穿缝合,直至触及腹直肌前鞘。在手术冲洗阶段,我们选择0.9%的生理盐水或灭滴灵溶液进行清洁处理。进针点位于切口下缘的中央,使用大三角针7-0丝线,而出针则在腹直肌前鞘处进行,确保线道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此步骤中并未实施常规的打结操作。随后,我们于患处腹中线的两侧中部分别缝合一针,中间一针处则打上三个结,以固定缝线。两侧缝线的打结操作中,我们使用钳子夹持两侧缝线及角部的皮肤组织,确保组织对合的精确性。在手术完成后,我们使用腹带对切口进行紧密包扎。拆线时间根据切口类型的不同而异,横切口的拆线时间通常在术后5至6天,而纵切口则需等待7至8天后进行。这一系列的改良措施旨在优化缝合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在对照组的治疗策略中,我们采用了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伤口缝合。手术的执行理念与试验组患者所经历的保持一致。具体到皮肤切口和皮下脂肪的逐层缝合步骤,我们选择了1-0丝线以确保伤口的精确对合。术后,我们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进行了严密的监测。任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第一时间被识别并妥善处理,以确保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和治疗的安全性。这种严谨的术后管理旨在优化临床结果,降低潜在风险。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进行评估,具体包括手术的缝合时间、整体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期间的失血量,以探究其差异性。②深入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状况,关注点在于足月分娩的比例、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以及胎盘前置的病例数,以揭示可能存在的关联。③通过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性激素状态,于患者月经周期的第2天,采集晨起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液样本,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然后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的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以评估治疗对性激素的影响。④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量、排气时间、能自主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总天数,以全面评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恢复的快慢。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2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量型数据,我们采用(x±s)的形式进行描述,而计数型数据则以[n(%)]呈现。针对不同类型的变量,我们分别执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探究其差异性。统计学显著性被定义为P值小于0.05,这表明观察到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比较

在对比分析中,试验组的患者表现出更优的手术效率,其缝合时间与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组在术中的失血量也表现出明显较少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这一发现暗示了试验组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的风险。

表2 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妇产科实践中,腹部切口的缝合技术是处理妇科疾病手术的常用策略,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对于手术创面的处理,尤其是出血控制,是影响患者恢复和切口愈合的关键环节。若止血措施不得当,可能导致腹腔内出血,进而需要二次手术干预,不仅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进程,也增加了妊娠期子宫破裂的风险。因此,选择合适的缝合技术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创面出血至关重要。相比之下,改良褥式缝合法提供了一种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该方法采用由内向外的缝合顺序,拉紧缝线后,切口与缝合部位的结合状态稳定,未观察到异常情况,显著降低了二次手术的可能性。这种改良技术在处理子宫创面时,减少了肌层撕裂和针眼出血的风险,从而优化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过程。

参考文献

[1]吴新磊.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在跟骨骨折L形切口术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 37(3):38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