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用餐礼仪文化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浅谈幼儿用餐礼仪文化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朱琳

太仓市艺禾幼教中心艺禾幼儿园  

摘要:3~6岁时期的幼儿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在学前教育阶段,礼仪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都特别重视的一项任务,这对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的社交和待人处事方面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所有的礼仪教育中,关注和重视幼儿的餐礼文化教育可谓是重中之重。本文立足《指南》,践行陶行知先生推崇的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用餐礼仪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究,希望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重效应,助力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用餐礼仪;文化课程;实践与探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样通俗易懂的一段话,话中的“三播种三收获”却包含着儿童终身教育的精髓。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其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人的综合素养发展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幼儿园是以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为主的一个体系,虽然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被认可性起步晚,但是其重要性也是日益凸显。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主张,他就认为教师不能只是干巴巴地教,而是要走进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教学。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的真实性就是它需要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不仅如此,还得因需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学速度可快可慢,教学内容可多可少。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立足儿童需要,都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美育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化、生活化的手段来启迪幼儿的心灵美、激发人性美、塑造形象美和创造生活美,重在培养“生活艺术家”。

一、引言——“饭饭”而言这件事

在幼儿教育中,用餐礼仪看似是一件常事,但就这件常事却包含着幼儿社交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逐步提升,伴随幼儿园生活的推进,他们在行为习惯、能力发展、认知理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提倡自主、自由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迅速,而随之产生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如:午餐时候很多孩子坐姿不好、吃饭时候随意打喷嚏、用餐挑食等;幼儿来园时候不主动打招呼,见到朋友也比较冷淡;和长辈、同伴说话不是很礼貌,有时候甚至肆无忌惮发脾气…上述问题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成人缺乏对幼儿礼仪文化和习惯的培养。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年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还是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奠基时期。幼儿懂得一定的礼仪,既显得有教养,又能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安全,保证活动有序开展。因此,我们从礼仪出发,重点围绕习惯养成作为教育契机点,旨在让礼仪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深挖其中的教育价值,并从中不断寻找良好礼仪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二、导向——以礼为媒遇餐礼

一个班级,亦是一个缩小版的集体性小社会,建构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吸引和加强家园合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围绕“礼”这文化特色进行重点打磨,旨在让幼儿与礼相遇,初步了解中国的礼仪文化,并在日常活动中初步培养一定的礼仪习惯随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发现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且较容易直接感知的是其中四个礼仪,分别是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和仪表之礼。我们带领幼儿收集身边常见的落叶,并引导分类整理,分别用孩子们收集的四落叶来表征,并落实在日常活动中,成为孩子们收集秋叶礼仪的素材。

随着班文化课程的推进,立足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在四项礼仪中,餐饮礼仪是与之最直接且最可切入的点。另外,在教研活动的牵引下,重点围绕一餐两点进行了深层次教研活动,这一教研恰恰对我们班的餐点文化有很大的指导性,也真正做到了研有所用。为此,班级文化的课程立脚点有了新突破,由笼统到细化,着手于餐饮之礼入手展开更具体的班文化课程。

三、实践——回归生活做课程

生活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幼儿的用餐礼仪教育才能更有价值和意义。那么,餐点饭前要洗手、餐饮餐具该如何使用、饭菜在嘴里后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日常不挑食不偏食、不随意浪费食物、用餐结束后整理餐具等。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用餐礼仪,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以激发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用餐礼仪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幼儿用餐礼仪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表明,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然而,幼儿用餐礼仪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用餐礼仪的关注和培养,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用餐环境。同时,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用餐礼仪主题活动,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形式,增强幼儿对用餐礼仪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我们给孩子创设了贴近真实生活的游戏活动,旨在更好地引发幼儿对用餐礼仪的关注,并逐步养成自主、轻松的用餐礼仪习惯。如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以

模拟的餐桌环境为主要方式,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用餐礼仪的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礼仪规范的理解。也可以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服务员、客人等,进行用餐场景的模拟,培养其在不同场合下的用餐礼仪素养。而更多的游戏活动或者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如“餐桌礼仪大比拼”、“小小服务员”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用餐礼仪知识。

四、思考——回归本质向前行

《指南》和《纲领》中的社会领域均提及,社会教育具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特点,而礼仪文化课程正是社会教育中的一部。由此可见,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且具有一定实施价值的课程。

在开展这种隐性的文化课程过程中,作为教师也是面临新的学习和挑战:要如何更形象化呈现这种文化课程出来,这是教师值得进一步思考的价值点。另外,还需要学习这一类班级文化课程的实施方式,也是后续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幼儿阶段是开展生活化礼仪教育的重要阶段,而礼仪教育是幼儿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引导幼儿从小学礼、知礼、守礼,从而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积极为幼儿创建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要重视文明环境的创设,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礼仪文化的教育,不是浮于表面或呈现在环境中,更多的是体现在每日生活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9-15)(2018-10-5).

[2]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3] 楼昔勇.幼儿美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19] 张俊春.幼儿园美育的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209-210.

[5][17] 陈采煌.地方传统文化在幼儿美育中的传承与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7(3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