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影像的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及功能转换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4
/ 2

基于遥感影像的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及功能转换分析

周猛

德州市自然资源局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图像分辨率的显著提高,遥感影像已成为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及功能转换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遥感影像的县域土地功能分类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县域内土地功能转换的动态变化。通过构建分类模型、选择适当的分类算法以及分析功能转换模式,为县域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遥感影像;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及功能转化

引言

县域土地功能分类与功能转换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广覆盖、高时空分辨率及非接触性等,为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及功能转换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遥感影像处理、解译与分类,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县域土地利用现状信息,为功能分类与功能转换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一、县域土地功能分类方法

1、数据获取与处理

数据是土地功能分类的基础。为了获取准确而丰富的数据,我们首选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如Landsat系列、Sentinel系列等。这些卫星影像具有高清晰度,能够反映地表细微的地物信息。我们从相关卫星数据提供机构或数据中心获取目标县域的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

获取到遥感影像后,数据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消除因传感器本身性能差异、地物光照条件不同等因素引起的辐射量失真。同时,进行大气校正,以消除大气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等效应对影像的影响。此外,几何纠正也是必要的,它确保影像与实际地面坐标的对应关系。经过这些预处理步骤,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2、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

为了将遥感影像中的不同地物区分开来,我们采用图像分割技术。基于区域生长、分水岭等图像分割算法,我们能够将遥感影像划分为不同的地物区域。这些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土地功能类型,如农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等。

在图像分割的基础上,我们从每个区域中提取出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这些特征描述了不同地物区域的特性,为后续的分类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例如,农田区域的光谱特征可能表现为较低的反射率和较高的植被指数;建筑用地区域则可能表现为较高的反射率和规则的纹理特征。

3、分类算法选择

选择合适的分类算法是土地功能分类的关键。结合县域土地功能分类的特点和需求,我们选择了适合本研究的分类算法。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大类。监督分类需要人工选取训练样本,这些样本代表了不同的土地功能类型。我们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构建训练数据集。然后,利用这些训练数据集训练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监督分类算法。训练完成后,分类器能够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分类,识别出不同的土地功能类型。非监督分类则是基于影像数据的内在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实现自动分类。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工选取训练样本,但分类结果可能不如监督分类准确。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监督分类算法进行土地功能分类。

4、分类结果评估

为了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一系列评估指标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混淆矩阵、精度、召回率等。混淆矩阵能够直观地展示分类结果的正确与错误情况;精度和召回率则分别衡量了分类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通过这些评估指标,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分类结果的性能表现,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在评估过程中,我们还可能需要结合地面调查数据或其他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和验证,以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县域土地功能转换分析

通过遥感影像实现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可以清晰地识别和划分不同类型的土地,如农田、林地、城市用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功能可能会发生转换,如农田转为建设用地、林地转为城市绿地等。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这些转换过程,帮助决策者了解土地功能转换的趋势和速度,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1、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是土地功能转换分析的基础。为了准确识别县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我们需要借助遥感技术来获取不同时间点的土地利用数据。遥感影像的连续观测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在检测过程中,我们首先会收集县域内特定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然后,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云、大气校正、几何纠正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接下来,我们将利用土地分类算法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分类,将影像中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土地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为了准确地进行土地分类,我们可能会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

最后,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分类结果,我们可以识别出县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这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变化以及变化趋势等。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功能转换模式分析

在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县域内土地功能转换的模式和规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影响因素,为县域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功能转换模式分析中,我们将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首先,我们将利用GIS软件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和属性查询,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例如,我们可以分析农田、林地、建设用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频率、转换速率等指标,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影响因素。同时,还可以利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等)和人为因素(如政策、经济等)之间的关系。

根据功能转换模式分析的结果,结合县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建议。例如,对于农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总结

为加快县域环境土地分析,基于遥感影像对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及功能转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构建分类模型、选择适当的分类算法以及分析功能转换模式,为县域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由于遥感技术的局限性和数据获取的难度,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遥感技术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县域土地功能分类及功能转换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为县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冯淑兰,严志强,刘素绢. 柳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1(1):131-138.

[2] 鲁梅. 基于长时序遥感影像的县域尺度耕地产能评估[D]. 陕西:长安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