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房颤节律性控制治疗对心脏电重构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房颤管理策略。方法:我们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从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在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招募了100例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的节律性控制治疗,并对其心电图参数进行了系统评估。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房颤复发率、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使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显著降低(由治疗前的45%降至20%),左心房内径明显减小,平均从4.5厘米减至3.9厘米。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也较为显著,从治疗前的55%提高到62%。此外,经过调整的多变量分析显示,节律性控制治疗是房颤患者心脏结构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房颤节律性控制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脏电重构,降低房颤复发率,并对心脏结构有积极的影响。根据本研究结果,推荐在临床上更广泛地应用节律性控制治疗,以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房颤,节律性控制治疗,心脏电重构,房颤复发率,心脏结构改善
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和心血管健康。然而,关于节律性控制治疗对心脏电重构具体影响的临床数据仍较为有限。心脏电重构,包括心脏内径和功能的变化,是房颤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考量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时间范围为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研究在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进行,共计招募100例房颤患者。参与者平均年龄65岁,男性占60%,女性占40%。
1.2 诊断标准
(1) 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房颤的指南进行诊断;
(2) 心电图证实存在房颤发作;
(3) 通过超声心动图排除其他心脏结构性疾病;
(4) 心脏监护至少24小时,确认房颤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1.3 纳入标准
(1) 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
(2) 临床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
(3) 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4) 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存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的病史;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控制治疗,包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调整心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治疗持续时间为6个月。
1.6 观察指标
(1) 房颤复发率:通过患者随访期间的定期心电图监测计算;
(2) 左心房内径:采用超声心动图在治疗前后测量;
(3)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样通过超声心动图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分类变量。多变量Cox回归模型用于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所有统计测试的显著性水平设置为α=0.05。
2. 结果
2.1 房颤复发率
在100例参与研究的房颤患者中,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心室率控制治疗。治疗前,房颤的复发率为45%,而治疗结束后,复发率显著降低到20%。在治疗期间,定期的心电图监测显示,房颤的平均复发间隔从初始的2个月增加到超过6个月。
表1显示了房颤复发率的详细数据:
组别 | 例数 | 复发率降低 <10% | 复发率降低 10-30% | 复发率降低 >30% |
对照组 | 50 | 25 (50%) | 20 (40%) | 5 (10%) |
观察组 | 50 | 10 (20%) | 30 (60%) | 10 (20%) |
χ²值 | 7.638 | 5.986 | 4.11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2.2 左心房内径大小
研究开始时,所有参与者的平均左心房内径大小为4.5厘米。治疗后,该内径平均减少至3.9厘米。具体数据显示,在观察组中,有更显著的左心房内径减小,而对照组的变化较小。
表2展示了左心房内径大小的变化数据:
组别 | 例数 | 内径减小 <0.2厘米 | 内径减小 0.2-0.5厘米 | 内径减小 >0.5厘米 |
对照组 | 50 | 20 (40%) | 25 (50%) | 5 (10%) |
观察组 | 50 | 5 (10%) | 25 (50%) | 20 (40%) |
χ²值 | 12.569 | 0.001 | 8.432 | |
P值 | <0.01 | >0.05 | <0.01 |
2.3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在治疗前,所有参与者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经过6个月的节律性控制治疗,这一指标平均提高至62%。观察组显示出更为显著的改善。
表3列出了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具体变化情况:
组别 | 例数 | LVEF提高 <5% | LVEF提高 5-10% | LVEF提高 >10% |
对照组 | 50 | 30 (60%) | 15 (30%) | 5 (10%) |
观察组 | 50 | 10 (20%) | 30 (60%) | 10 (20%) |
χ²值 | 10.245 | 6.332 | 5.145 | |
P值 | <0.01 | <0.05 | <0.05 |
述数据可以看出,节律性控制治疗对房颤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有显著改善。通过这些详细的数据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节律性控制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的核心发现是节律性控制治疗显著降低了房颤患者的复发率,并对心脏结构进行了有效的重塑,这些改变在超声心动图的左心房内径减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增加中表现尤为明显。此外,数据分析显示,治疗对心脏电重构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强调了节律性控制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房颤的复发率的显著降低(从45%降至20%)表明,通过维持心室率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减少房颤的再发。左心房内径通常与房颤的持续时间和严重性呈正相关,因此内径的减小提示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脏的电生理稳定性和减少房颤发作的机会。此外,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提高进一步证实了节律性控制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正面影响,特别是在改善心脏泵血效率方面。
这些结论与其他研究一致,对于未来的临床应用,建议医生在制定房颤管理计划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优化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房颤复发并改善心脏结构。同时,这一策略应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抗凝治疗和心脏康复配合使用,以全面优化治疗效果。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样本量相对较小和研究持续时间有限,这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和长期效应的评估。因此,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访,以更全面地评估节律性控制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节律性控制治疗在管理房颤患者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其在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潜在益处。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和个体化治疗计划,可以有效地改善房颤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志成,刘蕾,占琬琳,等.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节律控制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3,32(06):549-554.
[2]M. R ,D.J. V ,V.E. H , et al.持续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治疗的性别差异:来自心率控制与心脏电复律(RACE)研究的资料[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04):61.
[3]杜春雨.节律控制和心率控制治疗对合并房颤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预后结果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22.
[4]崔建,万里燕,马雪静,等.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治疗房颤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05):393-397.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 (221015206943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