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5
/ 2

精细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彭宁宁

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 4762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我院68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差异,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化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心血管介入治疗

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长,对家庭、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心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康复速度快的优势,在临床获得推广使用。但是许多患者对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认识不足,在术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遵循生物医学模式,关注手术的顺利实施,虽然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无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精细化护理是从护理细节着手,通过细化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各方面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的全面性、系统性,促使患者早期康复。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我院68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64.3±4.2)岁。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54~80岁,平均(63.2±4.5)岁。入选标准:符合心血管介入指征;患者意识清晰且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认识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不耐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

2方法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访视、健康宣教、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出院指导等措施。

观察组精细化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为:a)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由护士长牵头组建护理小组,选取5名高年资护士,整理知网、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围绕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各方面需求,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护士长负责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b)精细化护理内容:①精细化入院指导:入院后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以及责任医生与护士,讲解病房设施的使用方法,并讲解患者术前需要完成的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检查室的位置,确保患者做好术前准备。②精细化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提升患者的安全感,从而积极配合围术期干预措施。因此需要合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并列举医院该术式理念的数量和成功率,邀请成功手术的患者讲解治疗心得,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同时要告知患者术中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③精细化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进行床旁心电图与心电监护,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询问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术前检查结果,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术前注意事项,获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心血管介入治疗需要进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因此需要根据穿刺部位,做好消毒备皮措施,并预留静脉留置针。叮嘱患者术前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预防血小板聚集。对于闭塞风险高的患者,需要与心外科联系,做好紧急搭桥手术准备。④精细化术中护理: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心血管介入术多采取局部麻醉,患者术中意识清醒。因此要采取全程陪护,关注患者的表情变化。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安抚患者,并适当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术中警惕各种并发症发生,若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干预。⑤精细化术后护理:术后常规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心电活动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若发现血压异常,立即告知患者。由于术中使用造影剂,术后要鼓励患者多饮水(>3 000mL),加速造影剂排出。术后患者若食欲不佳,可以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避开碳酸饮料、牛奶等食物。若患者的食欲良好,可以选择患者喜欢的食物,但是应该避开辛辣刺激性、容易产气的食物。⑥精细化舒适护理:合理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合理摆放室内物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患者准备合适的床上用品,并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合理安排操作时间,避免打扰患者的睡眠。夜间巡视时需要保持动作轻柔,使用柔和灯光,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术后患者需要制动,叮嘱患者不能随意移动身体,在去除沙袋后,可以调整患者的体位,例如抬高床头、背部垫软枕等;术后12h若无储蓄倾向,可采取侧卧位,并且要注意避免压迫穿刺部位。⑦精细化并发症护理: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压力性损伤,因此在骨突部位需要使用软垫,必要时可以使用气垫床,卧床期间要定期改变体位,避免皮肤长期受压;病情稳定后,可以尽早下床活动。出血是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渗血渗液情况,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局部压迫止血。医院感染是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术后需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实验室培养,并使用高敏药物治疗。

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差异,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变化。本次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负面情绪,两个量表的分值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4讨论

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类涉及心脏及血管系统功能的病理状态,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是由多种相互交织的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寿命。心血管疾病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诸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往往彼此关联,共同作用于人体,造成复杂的健康问题。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高血压则是另一种极为普遍的心血管疾患,它增加了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且常常无声无息地损害着个体的健康。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的任何异常,可能导致心脏不能有效地泵血,引发晕厥、胸痛甚至猝死。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能力下降的结果,造成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脑血管意外,则通常因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脑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隐匿的过程,其早期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除了改善生活习惯外,公共健康层面的预防措施亦不可或缺,这包括推广健康知识教育、提供健康饮食的社区环境、鼓励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整体发病率。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不仅是医生和患者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威胁患者的生活健康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所施行的手术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等。这些手术为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无法承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高风险患者而言,介入手术成为了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好且并发症少的优势。但是该术式无法完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林. 临床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 (20): 184-186. DOI:10.15912/j.cnki.gocm.2022.20.045.

[2]闻钰. 精细化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J]. 系统医学, 2021, 6 (11): 185-187+191. DOI:10.19368/j.cnki.2096-1782.2021.11.185.

[3]郁蕾,于晓,张仝.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有效性分析 [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 43 (01):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