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6
/ 2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

范方震

新疆绿疆源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对于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不仅是当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本文旨在探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方法,为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与设计

引言

从目前我国小流域生态状况来看,山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由于山区的特点导致水土流失问题控制难度大,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效果难以持续,水土流失问题恶化趋势较为严重。加之在水土保持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小流域生态治理中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为此,在小流域生态治理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水土保持治理手段和措施难以发挥作用,必须结合地区生态特点,建立综合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通过多种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应用,实现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

1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运用概述

(1)基本概念。小流域治理一般又被称作为山丘综合管理,或者是对集水区的有效经营,为了能够使得流域范围内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等基本效益得到实现,所以需要将小流域作为基础单元,并且将其作为根据,在综合规划的前提基础之下,结合林业、畜牧业以及农业等各个产业用地,坚持因地制宜的措施,来展开最为有效的治理工作。除此之外,水土保持中需要重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需要在治理过程中注重保护的力度,因为该项工作开展的本质就是,将山区丘陵地区作为整项生态经济系统的重点改革对象,并且做好可持续化的经营。(2)运用原则。水土保持技术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因此为了确保其价值的实现,在具体的运用中,必须立足客观现状,科学地进行保护技术的选择,按照地区治理的需求进行治理方法的运用,从整体上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也就是说,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中,必须遵循可持续性、经济性、适用性原则,能够长期达到水土保持目标,并且经济成本可控,能够与区域生态环境有效匹配。

2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挑战

2.1环境影响

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改变自然水流的路径和强度,这可能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改变。例如,修建水库会改变原有的河道形态,淹没大片土地和植被,破坏栖息地和生态连通性。此外,水库蓄水过程中,对下游河流的排放和调度也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些改变可能导致水生物种的迁徙和生存条件恶化,从而影响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为了减轻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充分考虑水生物种的生态需求和栖息地保护。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生态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定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方案。这可能包括保留部分河道的自然形态,修建鱼道和生态廊道,以确保水生物种的迁徙和栖息需求得到满足。此外,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水生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及时调整工程运行和管理措施,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还应注意防止水体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损害。大规模水利工程通常会涉及水库蓄水和水流调度,这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下降。因此,应采取措施来减少土壤和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例如通过植被覆盖和剑麻等植物过滤带来净化径流。此外,在水库蓄水和排放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水质,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2.2管理和控制泥沙的影响

在水流中携带的泥沙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水流通过山区和土地时,会带走大量的泥沙,并将其沉积在水库底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泥沙会逐渐堆积并减少水库的蓄水能力。此外,长期的泥沙堆积还可能对水库的寿命产生影响。泥沙在水库中的沉积会导致水体变浑浊,降低水库的水质,并可能对水库的结构和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采取措施有效管理和控制泥沙的进入,以保护水库的蓄水能力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中,防止土壤侵蚀是一个关键的措施。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从而减少水流中携带的泥沙含量。这包括采取措施来保持土壤表面覆盖物,如植被覆盖和秸秆覆盖,以减缓降雨对土壤的冲刷。此外,通过合理的农田排水系统规划,可以避免水流对裸露土壤的直接冲刷,减少泥沙的进入水体。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中也应考虑对泥沙的处理和清除。在水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以采用沉淀池、沉砂池等设施来沉降和清除水中的泥沙。

3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3.1规划与设计

①流域调查:对所选流域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流域的地形、植被、土壤等基础信息,确定治理方案的实施范围;②治理方案设计:根据流域现状和问题,制定治理方案,包括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③工程设计:设计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林网、草网、石垄、梯田、沟渠和水库等,确保治理效果;④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包括水库、堤防、沟渠等,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的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⑤植被恢复:通过人工栽植和自然恢复,恢复流域内的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⑥退耕还林:鼓励农民退耕还林,把荒山和荒地变成林地,增加绿色资源,提高生态效益;⑦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2效果评估

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内土壤得到改善,减少了泥沙淤积;②植被得到恢复,林网、草网等水土保持工程得到有效保护,水源得到保护;③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④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3.3水土流失治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水土流失治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密切相关。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可以改善土壤质量,降低土壤肥力流失,还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流入河流、湖泊和水库,改善水质。流失的泥沙在水体中淤积,降低了水库和河流的容量,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水土流失治理可以减少水库、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淤积,保障水资源储备能力。综合来看,水土流失治理是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的治理对策和持续的实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质。然而,治理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实施,发挥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展开了综合论述与分析,提出的诸多策略在实际落实中具备较高的可行性,通过三道防线+水土保护监测来保障治理效果,且整个治理过程遵循国家法律,依靠、发动群众,形成了常态化治理格局,提升了治理水平,可减少甚至杜绝水土流失问题的再次发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倪文进.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思路与任务[J].中国水利,2023(17):10-13.

[2]曾江林.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结合发展的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3,51(8):49-51,103.

[3]尚瑞朝.小流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景观工程设计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3,29(7):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