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伊宁县分公司
摘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和防洪保安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重要举措,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首先分析了水利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即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丰富了新思路,水利建设实践推动了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并基于此提出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思路,即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水利建设制度创新;人水协调,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人水协调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水利现代化建设,分析水利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水利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将水利建设放在自然-社会-经济大系统中进行评价,总结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促进水利设施功能的发挥,促进区域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水利建设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水利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水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资源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压力,水资源危机已被许多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关注,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水与可持续发展是国际水资源研究的热点,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2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思路
建国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大规模水利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多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完成的,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特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粮食生产水利保障能力不强;水利发展相对滞后,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顺,水管理制度不健全。
2.1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水利建设制度创新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更好地进行水利建设,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对水利建设进行重新认识,将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意识、生态文明思路纳入水利规划与建设中,进行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尝试,探索适合区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水利现代化建设道路。从国际水利发展史看,就会更多地关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治理污染。正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达到相当的规模后,基本建设投资力度会逐渐降低,水利发展战略将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对水资源实行综合科学管理的“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转变,工程运营维护管理费用在总投入构成中的比重会逐步上升,水资源管理将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水利建设在配合水利发展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将逐渐向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倾斜,水利建设的社会、生态效益将得到更大的彰显。
2.2人水协调,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
水利现代化建设应以流域管理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实施权威、统一、有效的流域管理,坚持防洪保安、人水和谐原则,发挥水在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功能,降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区域水利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借鉴国际上最新的关于人水协调可持续发展时期水利建设研究成果,吸收我国在水利建设、水土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应用区域关联效应理论及3S技术,针对水利可持续发展实际进行研究,定量地分析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从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全面评价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与作用,在肯定水利工程措施巨大作用的同时,科学地评价工程措施的负面效应,通过生态措施和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与创新,推进适合区域特点的生态水利建设。
3.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3.1保证水利建设时间
一般而言,在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雨季,填埋场中土壤和植被在开挖以后可能会出现损失。并且伴随降雨量增加,土坑可能会成为水库,导致土壤被侵蚀。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此类问题,应该对灌溉工程工期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开挖与回填工程均在旱季开展,避开雨季施工,以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同时,在耕作、灌溉过程中,土地会失去其植被保护性作用,裸露的土地保护比较少。在人员与机械设备操作的影响下,土壤侵蚀问题将会进一步加剧。这时应该注重施工期间的有效保护,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有关要求和标准,降低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的概率。
3.2积极使用先进设备
新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水土保持设备,以提升灌溉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水土保持的成效。对现代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很多施工问题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同时还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有效解放人员,使其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作物规划、农田建设。比方说在进行土壤复垦工作时,选用先进的耕作设备实施开挖与复垦,可以避免由落后技术造成的土壤退化问题,避免传统技术对水土保持质量与效率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对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使用时,还要将人员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上,确保人员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提升农田灌溉与管理的科学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水土保持效果。
3.3加大资金与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农业水利建设以国家的财政支持为主要资金来源。一方面,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他们的农业发展情况滞后,农业收入无法保证,对于这些地区的水利建设而言,必然要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为农业建设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依赖于政府在建设性工作中积极参与的公信力,比如当财政存在困难时,我们可以考虑由政府带头进行集资。当有了足够的资金以后,就可以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3.4促进观光旅游农业发展
水利建设整体规划有助于促进农业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资源的整合,同时还有助于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从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来看,应该对水土保持问题进行优先考虑,进一步扩大植物景观区域,构建多功能的农业旅游区,对当地的农业水利景观进行综合利用,充分吸收当地的传统文化,这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复苏非常有利,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大量的机遇。
4.水土保持工程管理问题的改善方向
4.1树立水土保持意识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施工单位应该形成水土保持的意识,建立保证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体系,并且采取推动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的措施。在确保水利建设利益的情况下,应加强调控与治理,以遏制水土流失,促进水土保持工程利益的提升。具体来说,应加强概念设计,并且将其引入到不同环节中,使人们认识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在基础工程建设中,应严格遵循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对水土保持的难点进行分析,并且在其基础上对土地进行合理分配。
4.2加强水土流失的区域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当前,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峻,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有必要对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明确了水土流失区域的具体情况,找到对应的原因,才能对生态恢复方案进行科学制定。比方说,对于土壤交互侵蚀区来说,可以在沟渠两侧种植一些多根植物,土壤侵蚀严重的区域可以多种植一些植被。另外,雨水侵蚀的影响比较大,对于水土流失率比较高的区域,应该实施综合环境治理。
4.3加大水土流失宣传力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设施设备也老化陈旧,还有一些农民缺少对水土流失的了解,工作进展并不理想。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运用电视、互联网等开展宣传活动,为农民传播水土流失的知识,使其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宣传过程中应指出具体的水土保持操作,使其对水土保持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以获得农民的支持,为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还要指导农民如何科学灌溉,避免由于灌溉不当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土壤侵蚀,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可以稳定进行,不断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雪莹.水利建设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建筑科学,2024-05.
[2]牛士波.浅谈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市政工程,2022-09.
[3]穆洪晓,孙乾.水利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理论,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