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 2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实践

朱红云

泰兴市根思实验学校 江苏泰州 225400

摘要: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教学模式。它超越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对细碎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转而聚焦于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大概念,促进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知、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应用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间观念、史料证实、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价值观等方面。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本文聚焦于如何通过大概念教学实践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设计有现实探究意义的情境问题

在历史教学的广阔舞台上,设计具有现实探究意义的情境问题,不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更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这种方法旨在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深度,进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悟。

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教师精心挑选了《宣传画前排队领救济》与《农场主销毁牛奶》这两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旧照片作为教学素材。这两张照片直观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民众生活困苦与农业生产过剩并存的矛盾景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照片,通过细节分析,如人们脸上的焦虑、长长的队伍、被倾倒的牛奶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大危机的严峻性。随后,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现实探究意义的问题,如:“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农民销毁农产品而城市居民却排队等待救济的现象?”“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些政策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它们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不仅紧扣历史事实,还融入了现代经济学的思考维度,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历史背景、评估政策效果,甚至进行模拟决策。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罗斯福新政背景和意义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筛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强化史料教学,提升史料证实能力

史料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史料证实能力的核心策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史料是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规律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史料的运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并深入研读史料,从而掌握史料研读的方法,提升史料证实能力。教师可以直接引用经典史料,如古籍、档案、碑刻等,让学生在阅读原始文献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真实与厚重。这些史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辨析史料的真伪、判断史料的价值。例如,在讲解《秦帝国的兴亡》时,教师可以引用《史记》中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记载,同时结合李白的《古风》等文学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史料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历史理解的思维引擎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促进学生历史理解的有效手段。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悟。在《九一八事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是什么?”“柳条湖事件是如何成为九一八事变导火索的?”“面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当时的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其效果如何?”这些问题紧扣历史事实,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史料、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理解历史事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小组合作、班级讨论、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历史知识,更能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如何交流,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历史解释能力,提升历史表达能力

(一)组织课堂讨论与辩论

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背景、实施过程、现实意义及未来展望等议题,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或辩论。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一国两制”政策的理解,还能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会如何运用历史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何批判性地审视他人的论述,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历史解释能力。

(二)撰写历史小论文

教师可以布置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相关的论文题目,如“‘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的实践与成效分析”、“从香港回归看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等,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课外资料及个人思考,撰写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史料,如何构建论文框架,如何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历史知识储备的检验,更是对他们历史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综合锻炼。

五、结语

总而言之,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实践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有现实探究意义的情境问题、强化史料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燕.浅谈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45-46.

[2]张雨萌.学科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2017,(9).125.

此论文为泰兴市新中考新高考专项课题"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大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为txjyxzk202313